国际儒联第十五次普及工作研讨会在聊城举行,石洞书院分享以书院为载体推动中医药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

10月10日至11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主办、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国际儒学联合会第十五次普及工作研讨会在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举行。本次会议以“中医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普及”为主题,旨在深入探讨儒家思想与中医药文化的深度融合,推动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来自全国的60余位儒学、中医药学、新闻传播、基础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会。石洞书院受邀参加并分享《以书院为载体推动中医药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于建福,山东省东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韩洪锋,东阿阿胶总裁孙金妮出席会议并致辞。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秘书长、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主任石永奇主持开幕式。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孔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牛喜平主持主旨发言环节。

  于建福表示,国际儒联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开展儒学教育传播普及工作,具有特殊意义。中医药学作为凝聚中华文明智慧的文化瑰宝,其“天人合一”“仁心仁术”等观点与儒家思想高度契合。如何保护好、发掘好、传承好、发展好中医药文化,是本次大会精心设计的重要议题。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凝聚各界共识,共同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为儒学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人类健康福祉贡献独特价值。

  韩洪锋表示,作为极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文化传播平台,国际儒学联合会将本次大会落地东阿,意义深远。东阿县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汲取专家智慧和建议,持续挖掘中医药文化深厚内涵,为提升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贡献更多力量。

  孙金妮表示,中华老字号中医药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对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也在于推动中医药文化兴在当下、走向未来。东阿阿胶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儒联的合作,从儒学及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智慧和力量,努力成为传播中医药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

  主旨发言环节,六位专家发表了精彩演讲。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创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其成表示,中医药核心价值在于“仁和精诚”,与儒家思想同源共流。中医药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应坚持“时尚化、国际化、生活化”原则,借助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数智技术,构建沉浸式文化传播新范式,使古老智慧在数字时代焕发活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孔子研究院原院长杨朝明表示,要从中华文明连续性来认识中医药的地位。他从“道”的高度提出,“以道御术”是儒医传承的根本,并进一步阐释儒家思想为中医药文化之“道”,能引导现代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坚守正确方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守正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委员会委员殷强系统分析了中医药海内外传播现状与挑战。他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在国际传播中需构建多元化传播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标准,将文化叙事与哲学验证相结合,用国际社会易于理解的语言讲好中医药故事,提升其全球影响力与认同度。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张京春结合临床实践,从尊师重道、中和调肝、益心食养三个层面,生动阐述了儒家思想在中医诊疗养生中的具体应用。她表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植根于儒家文化的传承理念,“医乃仁术”就是对儒家思想中“仁”的具体体现,中医药文化与儒学文化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健康生活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星用详实的资料,结合儒家经典和儒学思想,梳理了“儒医”的概念范畴、历史沿革、思想体系和实践途径。他指出,“儒医”在历史上影响到儒家文化圈的国家,今天在对外传播中,“儒医”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课题。

  曲阜孔子文化学院院长、中华文化促进会颜子文化委员会会长颜廷淦提出,在中医药文化教育和文明传播方面,应坚守“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天下大同和天下为公”等儒家文化十原则。他强调,培养“仁心仁术”的中医药人才,必须将儒家文化教育贯穿始终,筑牢文化自信与职业操守的根基。

11日上午,26位学者围绕“中医药文化的儒学根基”、“中华老字号与中医药传承”、“中医药与儒学及传统文化传播普及”和“中医药及传统文化融入教育”等4个专题展开了深入发言交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为促进中医药与儒学文化在新时代迸发新的蓬勃生机贡献丰富智慧。

第三组主题:中医药与儒学及传统文化传播普及

第三组主持人:张顺平 国际儒联普及委员会副主任,腾讯国学原主编

1.王彬彬 中共本溪党校文史教研室主任中医药文化是助力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2.张建芳 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儒学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工作体会
3.郭杭伟 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石洞书院院长以书院为载体推动中医药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普及
4.张灿峰 厦门仁德之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仁德之芯,合作共建—打造儒学动漫IP形象,推进传统文化传播普及
5.叶琼琼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社会学院教授中医文化传播与困境

石洞书院院长郭杭伟分享的题目是《以书院为载体推动中医药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普及》,包含以下内容:

  • 全国政协提案2025.3
    • 书院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
    • 书院复兴风起云涌
    • “浙里书院”/中华书院文化互联网
    • 社会力量组织起来,共同推动书院发展!
    • 书院发展的浙江探索
    • 书院发展与心学力量
    • 以书院为载体推动中医药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普及
    • 浙江书院文化创新研究院–让天下没有难做的书院!

中国书院肇始于隋唐,发展于宋代,是有别于官方学校的民间教育机构。千百年来,书院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传播、传承与教化的使命,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和文化思想的主要载体。全国共有7200多座传统书院,80年代书院启动复兴,各种书院总数已过万家。郭院长介绍了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石洞书院从2017年6月开始,通过8年4个月的努力连续迈上了三个台阶(上线“浙里书院”成为全国首个省域书院数字化平台,在数智书院领域取得全国领先;撰写2025年全国政协提案推动书院活化发展在中国文化报上刊登;主办首届书院文化发展论坛,来自24个省份的122位书院专家参加),在全国范围探索书院文化发展并进行了初步理论总结,提出“书院服务链”和“文化需求链”等理念,认为书院发展是书院服务链主动对接文化需求链的过程,包括书院发展运营师在内的人才是瓶颈,牵头筹办浙江书院文化创新促进会和浙江书院文化创新研究院,从人才、资金、模式和平台四个方面推进传统书院复兴活化和新型书院发展,助力建设文化强国。郭院长认为儒、道、法、墨、佛、医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书院发展一体两面,以少年中医说节目、香港中学生金华中药研学游、中医养生基地等案例介绍了数智书院和中华书院文化互联网平台支撑下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普及创新。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建立健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机制,必须牢牢把握“融合”这一核心要义,打破文化与科技的二元分割格局,构建相互赋能、协同共进的有机统一体。一是科技创新引领文化变革。二是先进文化反哺科技创新。2017年4月,郭院长在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推出《产品经理及其成长之路》课程,从PMP项目管理技术入手,总结产业实际案例,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学和产业心学的智慧,解决产品规划、研发、运营、市场等各个关键环节的实际问题,整体提升产品管理和创新能力。于2021年1月入选工业与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培训项目。2025年邀请全国书院运营师一起,资源互补促发展,通过实战案例研讨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择优参加创新路演并推荐投资,借鉴科技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经验培养中国文化产品经理人!同时优化中华书院发展人才项目课程库、师资库以及继续教育计划,以人才推动传统书院活化和新型书院发展。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于建福等多位领导专家高度认可郭院长所提出书院发展是书院服务链主动对接文化需求链,通过中国产品经理人项目培养书院发展运营师的理念,特别给了更多发言时长。石洞书院于2023年10月参加国际儒联主办的《现代书院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讨会》后,持续得到领导的支持鼓励:于建福副会长亲自出席当月在杭州举办的“以文化力提升产业人才” 浙江省人社厅“电子信息产品思维与创新能力提升”高研班并致辞。本次工作讨论会期间,国际儒联研修基地和各单位纷纷表示了合作兴趣,启动洽谈。

郭院长与国际儒联副秘书长、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主任石永奇合影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东阿阿胶“孔子学堂”揭牌仪式。“孔子学堂”扎根东阿阿胶,赋予公司品牌文化新的内涵,是企业推动儒家文化与中医药文化深度融合的新起点,也是东阿阿胶打造文化传播高地的重要举措。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考察了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东阿阿胶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和孔繁森纪念馆等传统文化机构和红色教育基地。此次研讨会的举办,为儒学及中华优秀传统传统文化传播普及搭建了新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文化与儒学及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联系石洞书院

联系石洞书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跳转公众号阅读。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