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关学与书院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关中书院举行。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出席并致辞。陕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陕西省委网信办主任柯昌万,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海波,西安市领导和文全、杨宗科、肖琦、卢凯,西安文理学院党委书记王育选、院长陈刚参加。西安市委常委、西安市委宣传部部长仵江主持开幕式。石洞书院受邀出席研讨会,并分享了《书院发展与心学力量》。
方红卫在致辞中代表西安市委市政府对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和嘉宾表示欢迎。他说,关学作为儒家理学的重要分支,历经数代传承与阐发,形成了“重实践、尚躬行、贵经世”的价值内涵。关中书院创办以来,一代代学者在此讲学论道、著书立说,成为关学思想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阵地。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践行“两个结合”,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更好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方红卫说,长安与关学交融互促、相得益彰。作为关学主要发源地和重要承载地,西安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实施文化兴市战略,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兴城、创新传承,加强关中书院等文化载体活化保护和合理利用,不断赋予关学新的时代表达,将其深度融入西安城市精神,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在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本次学术研讨会以“关学与书院文化”为核心主题,特别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康震、关学知名学者赵馥洁、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朱汉民作主旨发言,围绕关学思想与书院精神的交融共生展开深入探讨。会议旨在从关学的学术脉络与书院的教育实践出发,对关学传统在书院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当代价值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梳理与阐释。会议设置的“古代书院历史脉络与学派传承”、“关学思想与区域书院互动”、“当代书院功能创新与文化转化”、“书院制度建构与教育实践探索”四个分论坛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
会上,向有关专家学者颁发了聘书,举行了关学研究院揭牌仪式。

关中书院位于西安城南门(永宁门)里以东书院门街63号,旧址为明末创办的关中书院,现为西安文理学院校区之一。关中书院创办于明末的1609年,至今已有416多年的历史,其地址始终未变,是陕西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古代书院,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典型的书院建筑规制。
2025年,西安市文理学院根据西安市委市政府对关中书院保护利用工作的要求,结合使用需求,按照“留、保、改、拆、建”建设理念,对关中书院进行基础设施及环境提升改造和文物保护修缮这两项工程,目前已完成全部内容。
本次研讨会作为关中书院历经数百年风雨后首次全面整修竣工的标志性活动,不仅是书院维修改造工程圆满完成的重要亮相,更是这座百年学府以崭新姿态面向国内外学术界的学术盛宴。
下一步,关中书院将突破传统“静态保护”模式,通过多元化的文化创新方式,打造集教育、研学、展览、文创、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利用博物馆展览、教育赋能与人才培养、文化保护与非遗传承、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文物与古籍保护利用、学术交流与品牌活动等方式,深化关学文化的现代传播,以创新形式链接传统与当代,使书院成为西安乃至全国的文化新地标。

石洞书院参加第四分论坛的讨论,内容聚焦书院的管理制度、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机制及核心文化内核的梳理。
学术召集及主持人:
上半场:杜华伟(兰州交通大学)
下半场:孔令彬(韩山书院)
上半场发言人及主题:
| 赵国权 信阳学院 | “重文”背景下的宋代书院图书出版活动考论 |
| 王胜军 贵州大学 | “野性”与“驯性”:清代书院山长选聘制度析论 |
| 谢孝明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 左宗棠与书院渊源考略 |
| 张进红 河北大学 | 晚清社会变革下莲池书院之易名考 |
| 李霞 北京师范大学 | 论直隶图书馆的产生机制及其演进脉络 |
| 王薇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凤凰山管理处 | 杭州万松书院历史与发展问题的探析 |
下半场发言人及主题:
| 徐勇 首都师范大学 | 论传统书院中师生关系 |
| 杜华伟 兰州交通大学 | 以书院文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创新——基于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视角 |
| 李伟雄 韩山书院 | 成才与成人:国学教育的韩山书院模式与实践 |
| 高丹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 以书院制教师培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有德书院十年教育探索 |
| 郭杭伟 石洞书院,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 | 书院发展与心学力量—以石洞书院活化为例 |
| 武占江 河北经贸大学 | 儒学现代转型的探索及价值—从刘古愚理学思想谈起 |
参与互动交流:
娄翼俊(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凤凰山管理处、万松书院)
石洞书院院长,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心学研究所所长郭杭伟分享的题目是《书院发展与心学力量—以石洞书院活化为例》。明朝王阳明办书院重系人心,造就书院与学术的共同辉煌。当下传统书院活化和新型书院发展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载体,也是心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身的需要。传统书院复兴活化分为文化基因解码、物理建筑重建和活化三个阶段,正与阳明心学走入大众视野的发掘保护阳明遗迹、理论研究和以用促学三个阶段对应。因此书院发展是心学的以用促学,阳明心学是书院发展的精神核心。郭院长介绍了这一理论指导下,石洞书院从2017年开始活化的经验。
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石洞书院从2017年6月开始,通过8年4个月的努力连续迈上了三个台阶(上线“浙里书院”成为全国首个省域书院数字化平台,在数智书院领域取得全国领先;撰写2025年全国政协提案推动书院活化发展在中国文化报上刊登;主办首届书院文化发展论坛,来自24个省份的122位书院专家参加),在全国范围探索书院文化发展并进行了初步理论总结,提出“书院服务链”和“文化需求链”等理念,认为书院发展是书院服务链主动对接文化需求链的过程,牵头筹办浙江书院文化创新促进会和浙江书院文化创新研究院,从人才、资金、模式和平台四个方面推进传统书院复兴活化和新型书院发展,助力建设文化强国。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建立健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机制,必须牢牢把握“融合”这一核心要义,打破文化与科技的二元分割格局,构建相互赋能、协同共进的有机统一体。一是科技创新引领文化变革。二是先进文化反哺科技创新。2017年4月,郭院长在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推出《产品经理及其成长之路》课程,从PMP项目管理技术入手,总结产业实际案例,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学和产业心学的智慧,解决产品规划、研发、运营、市场等各个关键环节的实际问题,整体提升产品管理和创新能力。于2021年1月入选工业与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培训项目。拟邀请全国书院山长一起研讨,资源互补促发展,通过实战案例研讨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择优参加创新路演并推荐投资,借鉴科技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经验培养中国文化产品经理人!同时优化中华书院发展人才项目课程库、师资库以及继续教育计划,以人才推动传统书院活化和新型书院发展。

这是郭院长第二次来到这里,2024年10月20日与关中书院共同组织了陕西书院复兴活化和发展研讨会。本次关学与书院文化研讨会期间,郭院长与西安市委领导、西安市政协领导和出席研讨会的嘉宾深度交流,并与陕西省文旅厅领导进行了合作洽谈,继续与陕西书院一起,以数智书院和中华书院文化互联网推动陕西省传统书院活化与新型书院发展,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联系石洞书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跳转公众号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