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中国书院学会2024年年会暨庐陵书院文化学术交流会在吉安隆重召开。会议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吉安市文广旅局、中国书院学会主办,吉安市博物馆承办,江西省书院研究会协办。本次会议的主题为“书院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全国新老书院、研究机构代表,以及高校学者共60余人参会。石洞书院院长、浙江西安交通研究院研究院院长助理、心学研究所所长郭杭伟受邀参加,并介绍了浙江书院文化创新促进会“让天下没有难做的书院”的理念和进展。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11月30日上午,开幕式在吉安格兰云天国际酒店进行,由中国书院学会秘书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馆员谢丰主持,吉安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市文物局局长肖承斌,中国书院学会会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教授朱汉民,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督查处处长杨鹏飞、吉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德华先后致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通过视频发来贺词。

朱汉民表示,书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代表,它既继承了传统的官学,又继承了传统的私学。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书院的历史文化遗址在不断地恢复完善,再以新的面貌进入大众的文化视野,同时也恢复了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功能,今后书院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各位共同努力。

杨鹏飞指出,江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江西书院的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并多次作出批示,全省书院文化保护传承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期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践行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将全省书院打造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

楼宇烈先生在致辞中表示,现代书院的功能要传承传统书院的精神,发挥它补充体制内教育的不足,主要是培养人才,即人类品德道德的榜样。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综合性很显著,期望大家以文化融合思维研究传播发展书院文化。
学术交流会分两场主旨报告和三个分会场讨论。

第一场主旨报告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教授肖永明主持。中国书院学会会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教授朱汉民,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原院长、教授,江西省书院研究会会长胡青,福州理工学院朱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方彦寿,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白鹿洞书院研究会会长杨柱才分别就“古代书院对话式教学及其教学论意义”“元代庐陵文士群体书院活动与书院思想一瞥——赵文述略”“朱子学与台湾书院考述”“朱子的书院讲义及其现代价值”等专题,针对某一历史时期以及特定人物深入研究阐释了古代书院活动与文化思想以及教学意义,也填补了对台湾书院研究的空白。
第二场主旨报告由南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张劲松主持。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教授肖永明,嵩阳书院山长、特聘研究员宫嵩涛,江西师范大学江西书院文化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徐永文,吉安市博物馆负责人、副研究馆员刘黎霞分别就“书院教育传统与新文科建设——古代书院的批判性思维教育及其现代启示”“嵩阳书院保护与现代传承发展”“加强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绽放书院文化时代新风采”“白鹭洲书院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等专题紧紧围绕书院的时代发展,从古代书院对新时代书院发展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以及如何保护传承等角度深入阐述,为激发书院文化活力提供了新视角。

石洞书院顾问、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做主旨报告
石洞书院顾问、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的报告是《书院教育传统与新文科建设–古代书院的批判性思维及其现代启示》。谈了新文科建设中的创新与传承,清代岳麓书院《读书六法》的批判性思维训练,新文科建设中书院教育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他认为新文科建设的目标在于推动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最本质的要求是要培养能够在历史大变局中解决各种新问题,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通过充分挖掘传统书院教育资源,阐发其现代价值,使之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赋能新文科建设,助力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书院文化与教育研究中心徐永文做主旨报告
徐永文的报告题目是《加强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绽放书院文化时代新风采》
。谈了江西书院文化的显著优势,加强江西书院文化保护与利用的意义,以及江西书院文化保护利用的现状,促进江西书院文化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的建议。包括
- 整合书院文化资源,借助新媒体传播书院文化
- 借鉴岳麓书院模式,促进书院与大学融合发展
- 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广泛募集资金。
11月30日下午与会专家考察白鹭洲书院,随后在讲坛教室、道心堂和城市书房三个分会场,以演讲、评议、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展开专题讨论。

分会场三“书院文化转化发展”和“当代书院建设与展望”
分会场三第一组主题:书院文化转化发展
主持:陈洪夫(尼山圣源书院),评议:徐永文(江西师范大学江西书院文化与教育研究中心)
谢 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主题:古代书院的师生关系及其当代启示
周 倩(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主题:融合书院教育传统,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教师教育课程
肖芬芬(衡阳市石鼓书院主任)
主题:论“石鼓书院”在生态旅游中的独特优势
王灵杰(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题:融合与实践:中国传统书院文化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运用
第二组主题:当代书院建设与展望
主持:钟晓芸(杭州万松书院),评议:官嵩涛(嵩阳书院)
马一弘(北京宏夏教育创始人、北京七宝阁书院院长)
主题:AI智能时代,儒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王立新(万松浦书院院长)
主题:坚持“五个结合”促进书院繁荣
郭杭伟(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石洞书院)
主题:复兴中华书院 探索致圣之路–从石洞书院到浙江书院文化创新促进会
黄玉钦(福州新区仓山功能区管委会)
主题:打造书院文化 传承历史文脉–以福州四大书院为例
徐雅婷(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题:文化共生视角下书院文化共同体的建构理论与实践路径–以厦门筼筜书院为例
与谈嘉宾:陈 曦(西安文理学院关中书院党支部书记)
童曼娜(金鹗书院主理人)
管菊芬(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凤凰山管理处)
方逸云(金鹗书院老师)
各位专家学者从课程教育,师生关系、旅游等方面探索了书院文化的当代转化问题,从书院建设实践和理论创新方面讨论了当代书院建设的问题。传统书院在当代的转化发展问题是书院研究的重要内容,各位学者在理论与实践中做出了很多努力。
郭院长的分享题目是《复兴中华书院探索致圣之路-从石洞书院到浙江书院文化创新促进会》。介绍了长衢郭氏从公元1148年开始六十年内,三代族人创办了石洞、西园、南湖、高塘、青溪、籯经、洛阳共7座书院,分别侧重研究、学界交流、蒙学、藏书等,形成石洞书院教育群落,宋后明、清、民国和新中国六次重修,规模和延续时间空前,培养了大批学子。郭院长认为千百年来包括石洞书院在内的民办书院生生不息坚持办学,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今天后工业社会下,科技显著改变着文化传承的方式,石洞书院通过7年9个月的探索提出了“数智书院”的概念,2024年4月石洞书院/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承建的“浙里书院”上线运行,作为全国首个省域书院数字化平台有力推动了浙江省传统书院的复兴活化。在此基础上谋划扩展为全国书院数字化平台,赋能全国7000座传统书院和30000座新型书院。其基础是“书院服务链”和“文化需求链”的理论创新。郭院长认为传统书院复兴是书院服务链和全社会的文化需求链进行匹配的过程。无论是文化传承、教育培训、文旅发展,还是数字文创或是赋能产业,只要结合当地实际,形成自己的强项,通过书院数字化平台和数智书院实现资源在全国范围的优化配置,传统书院便有机会得以复兴。郭院长的发言基于自身长期实践,横跨了传统书院、新书院和书院研究三个内容,实际参与经营的山长,包括金鹗书院主理人童曼娜,齐声鼓掌。

白鹭洲书院
12月1日上午,与会代表参观了吉安青原区阳明书院陈列馆,青原山净云寺,并在吉安中国进士文化园举办了闭幕式。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邓洪波主持,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作会议总结。

肖永明教授表示,此次书院学会年会是一场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学术盛会,具有涉及面广的特点,交流研讨涵盖了书院的制度、教学,书院的特殊性以及地方文化的沟通,书院的相关文物、学术研究等方面内容,涉及江西、湖南、浙江、江苏、河南、陕西、北京、福建及西南地区的书院,做到谈古论今,对新时代书院文化的传承和转化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同时,中国书院队伍正在不断壮大,书院的发展将拥有非常美好的未来,也相信吉安书院文化在新时代以新的起点取得更大发展。

吉安中国进士文化园



吉安中国进士文化园查到了石洞书院培养的进士
郭钦止于公元1148年始建石洞书院,其后六十年内,长衢郭氏三代族人又创办西园、南湖、高塘、青溪、籯经、洛阳共7座书院,分别侧重研究、学界交流、蒙学、藏书等,形成石洞书院教育群落,培养了大批学子。长衢郭氏也因此人才辈出,史志可考长衢进士有千五十一郭伯中(嘉定十六年癸未 蒋重珍榜);百三五郭始中(嘉定庚辰进士);百四二郭宗仪(嘉定十三年庚辰 刘涓榜 );百七十郭栐(嘉熙二年戊戌周坦榜);万十一郭必大(淳祐元年辛丑 徐俨夫榜)等。教育,是世家永恒的坚守与投资。2024年10月,石洞书院与朱子研究会倡议并持续推动家族文化书院的创建。在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的支持下开发系列家族文化课程与文创产品,致力于弘扬优秀家风家训,培育家国情怀,助力建设杰出家族。通过家族文化书院构建了一个个美满家庭,更实现了民办传统书院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一举措得到了国际儒联、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浙江省政协、浙江省社科联等领导专家的高度认可,并获得了国内姓氏文化专业研究机构的鼎力支持。

文天祥题字
石洞书院
石洞书院始建于公元1148年,由汾阳王郭子仪第十七世孙郭钦止创建于浙江东阳。作为浙东学派的重要发源地,书院曾汇聚朱熹、吕祖谦、叶适、魏了翁、陈亮、陆游等理学大家讲学论道,是濂洛之学、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等学术流派交融荟萃之地。书院秉持”躬行实践、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开创了不以科举为目的的实学教育传统,被朱熹誉为”霍然其变豪杰之窟,焕乎其辟礼仪之场”。其后六十年内,三代族人又创办西园、南湖、高塘、青溪、籯经、洛阳共7座书院,分别侧重研究、学界交流、蒙学、藏书等,形成石洞书院教育群落,宋后明、清、民国和新中国六次重修,规模和延续时间空前,培养了大批学子。
2017年,石洞书院开启复兴之路,将厚重文脉与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实践深度融合。书院以”鉴古开新、中外会通、经世致用、知行合一”为宗旨,构建人文、社会、自然与技术的跨学科融合体系。通过”产品兵法”、”产业心学”、”功夫哲学”等创新学术路线,致力于培养具有文化底蕴的产业领军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新时代下,石洞书院联合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取得多项突破: 2021年4月,“东阳市石洞书院”正式注册,是金华市传统书院复兴活化的首个民办非企;2022年12月,入选金华市十大历史书院,参评书院中唯一恢复教育功能;2023年10月,成功举办浙江省人社厅电子信息产品思维与创新能力提升高研班,开创传统书院培养科技人才的先河;2024年4月,承建浙江省文旅厅“浙里书院”上线,建成全国首个省域书院数字化平台;2025年1月,与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书院)签约共建产学研平台,成为首个与高校书院深度合作的社会书院。被《浙江日报》誉为”古韵书院变身现代社会大学堂“。
目前,书院重点开展”学习力提升”、”家族文化课程文创”、”新质生产力创新力提升”和”中国产品经理人”等项目。创新提出“数智书院”“书院服务链”和“文化需求链”等理念,牵头筹备浙江书院文化创新促进会,矢志”复兴中华书院,探索致圣之路”,推进传统书院复兴活化和新型书院发展。千年书院,弦歌再续!
石洞书院的公益道场
天天传习、石洞传习会和石洞讲坛是石洞书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三个道场。天天传习,日读经典;每周一会,共修共进;名家讲坛,数智回放——院士带领双向穿越,石洞书院身心兼修!

联系石洞书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跳转公众号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