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9】中华女子办学第一人——吴崇福与高塘书院

编者按:复兴中华书院,探索致圣之路。石洞书院为汾阳王子仪公17世孙郭欽止于南宋公元1148年独力创办。长衢郭氏一门七书院,开创浙江民间办学新风。2017年原址复兴,开创中国民间书院培养经世致用领军人才之先河。2023年4月起,我们安排专人挖掘七书院的文史,推动条件成熟的书院启动线下保护利用发展。

昨天2023年8月28日下午,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同志在杭调研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时指出:做深做实“传承弘扬”“活化利用”两篇文章,加快打造浙江文化新名片新品牌。今天刊发第一篇《中华女子办学第一人-吴崇福与高塘书院》,以期在省部政府领导的支持下带动东阳市、金华市乃至浙江省的书院复兴,也欢迎各位有志之士参与到这一文化伟大复兴的大潮中来。

中华女子办学第一人——吴崇福与高塘书院

作者: 郭跃明   童瑶

浙江省东阳市郭宅村古称高塘,先祖乃唐代名将汾阳王郭子仪十世孙郭瑫。郭瑫从天台来东阳高塘设帐教授子弟,联姻施家,成为长衢郭氏始祖。郭瑫“以文学淑行” ,在高塘教授子弟,高徒众多,声誉鹊起,子孙繁衍。到宋代,形成了十里长衢郭。

吴崇福(1163—1246),女,温州永嘉人,嫁东阳市郭宅村郭湜为妻。出身世家,知书达理,博闻强记,工笔札书画,因创办高塘书院享誉盛名。

结婚时,婆婆叶氏已去世。吴崇福担当起摄理家政的重任。起早贪黑,经营耕稼,处事干练,把家安排得井井有条,家道日隆。祭祀奉养,客来礼往,承上抚下,处理得妥妥当当,还不懈为书院操劳。同时,鼓励儿子们专心治学,万勿为衣食和杂事分心。其公公郭良显十分满意,高兴地说,我再不担心这个家了,并告诫家里的儿女媳妇,要像她这样做事、像她这样待人。

吴崇福(1163~1246)

南宋时,儒学在金华、东阳一带盛行,书院随之兴起。南宋时期的东阳,除去城区,乡村书院以郭宅一地为盛。据(道光)《东阳县志》卷十“学校”条记载:“石洞书院,在县东南五十里,宋绍兴间邑人郭钦止于洞前建屋一区,题曰石洞书院……其从兄郭良臣亦创建西园书院,其从侄郭溥亦创建南湖书院,郭湜之妻吴崇福创建高塘义塾,郭伯中创建青溪书院,又有籯金书院、洛阳书院,惟石洞为最。”从此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郭姓家族对教育之重视,创办书院、义塾,蔚然成风,石洞、西园、南湖、高塘、青溪等书院相继创建,形成兴学良风。

值得注意的是,吴崇福所创建的高塘书院可以追溯到其婆婆叶氏早年所建高塘庵。绍兴年间,吴崇福将其改创高塘书院(又称高塘义塾),礼聘会稽诸葛千能、乐清钱文子主师席,命其子修习其间。书院之建,甚得众望,又有名师执掌,因而学者籝粮笥书,远道重茧而至,年登录入册有五百人,学子来自全国各地,省内省外兼有。

吴崇福丈夫郭湜(1156-1205)英年早逝,子未成家,女未出嫁。吴崇福一方面操劳家事,夙夜不懈,勤劳特甚;另一方面鼓励学子专心学习,勿为丝粟外事而分心累志。她礼尊师生,为师生进学呕心沥血,始终如一。为此,她免费为师生供给伙食,提供教师束脩及书院其他一应开支。吴崇福有时手头拮据,不能按时接济书院所需,以变卖首饰补充膳给,毫不吝啬。以致作为书院老师的钱文子深为感动,即使是在他应诏出宰长沙时仍不忍离去。后来,他推荐了学者叶味道(朱熹之徒)接任主师。

即使处在重重压力之中,吴崇福依然致力于办学。她在塾中建起高阁,藏书万卷,参知政事楼钥欣然为之题匾曰“东阁”。东阁通宵达旦开放让人阅读。后来,儿子们多有出息,却天不假年。虽打击重重,吴崇福仍“不乱其志”,始终坚持办学,直至1246年,以八十四岁高龄病逝。

吴崇福作为一名女性,在丈夫早逝的情况下,自强不息,勤勉不懈,坚毅不挠,崇文重教,锐意图强,义行善举彪炳千秋,留下了千古美名。无论是在古代或是现代,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应该为全社会人们所尊重,所敬仰。

吴崇福为史书所载的东阳历史上女子办学第一人,有可能是浙江省历史上女子办学第一人,甚至还有可能是中华女子办学第一人。

吴崇福的办学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蕴含了积极主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进取意识和开拓精神。这也可称为是一种帼国不让须眉的女性精神和书院精神。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儒家刚健有为,勇于担当的精神,也是书院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了奋发图强、锲而不舍、乐于奉献、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修德、立信、博学、济世,是现代人办学的宗旨,是新时代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也是社会、学校、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精神追求,更是古代办学精神和书院精神与现代的碰撞延伸。

大儒叶适曾说“学以知意为始,以尽力为终”。郭钦止,一得名山,为“尽力”而化私为公;吴崇福,一孤寡妇,为“知意”而全心为奉。兴教办学,大化天下,泱泱东阳,均能若此,何愁不发,何虑不达。南宋时期是古代东阳文化教育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书院林立,文风丕盛,人才蔚兴。长衢郭氏家族在五六十年内,共创办了7座书院,开创了南宋一村一族创办书院数量“浙江吉尼斯纪录”,十里长衢遂成教育圣地。

作为东阳教育文化的遗产,书院对东阳文化产生了持久深远的影响。东阳人口在南宋时期快速增长,生存压力加大,也促使更多的东阳人走科举入仕之路。东阳305位文武进士中,202位出自南宋,恰占三分之二。长衢郭氏书院群落引来了叶适、朱熹、吕祖谦、魏了翁、陈亮、陆游一大批理学大师讲学,造就了东阳历史上第一个理学传播高峰,濂洛之学、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等等在此交锋,并渐趋合流。郭氏也迎来了“轩冕冠盖大兴”的时代。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在长衢郭氏带动下,东阳民间兴学成风,登进士第者似井喷。据统计,两宋期间东阳文进士共142人,其中南宋就有131人!正因为有郭氏一族七书院的创立,才形成了东阳不畏艰难的办学精神、学子刻苦求学的奋斗精神,才有了后来的东阳教育之乡。

石洞书院(郭仲选题)

吴崇福的身上真正体现了东阳对文化教育的崇尚和追求,以办学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崇尚品德、慎思笃行、坚定信念,知行合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传递了中国文化和学术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书院独特的生命力。

千百年来,书院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与教化的使命,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和文化思想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东阳古书院资源丰富,在新形势下,应坚持传统与现代并重,与时俱进,由古开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起文化自信,使中华民族昂扬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党的十九大已经指明了方向:“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也是顺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的产物,为此要做到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有时代进步的烙印。要紧跟时代发展,利用现代互联网手段传播中华文明,这是基于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传统,倡导文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由于有吴崇福这种乐于奉献的美德和气概、为往圣继绝学精神的世代传承,才造就了浙江的经济发展,这实质上是浙商创业精神的源泉,对当下百年未遇之变局有重要指引作用。我们应以实际行动响应党中央关于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号召,传承发扬吴崇福身上的美德和精神,这样人民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希望!

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念、精神风貌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和根本。无私奉献精神是仁人志士为人类正义事业而淡化功利,不计个人得失、不迷恋于世俗浮华的崇高信念。吴崇福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办学精神无论何时,永不过时,永远都是指引我们前行的重要力量!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跳转公众号阅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