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石洞书院复兴大事记 (2017.05~2023.11)

2017年

  • 2017.6~今 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家谱,尊师重教事迹以及振兴乡村的建议;
  • 2017.6 设立石洞书院社科部哲学社区/武术社区,和科技部电子社区;
  • 2017.8~10 为所在地郭宅成功申请浙江省“传统村落”

2017年8月3日星期四下午四点,偶然从相邻义乌市某村拿到浙江省建设厅关于第一次浙江省传统村落申报的文件,因为隔着周末,距离8月10日周四前所有材料必须送到浙江省建设厅满打满算4个工作日,其中要包括我们从零开始编写材料,取得东阳市同意并盖章,取得金华市同意并盖章,通过金华报送到浙江省建设厅。材料包括:

1. 浙江省传统村落调查登记表。

2. 汇报PPT。参照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申报汇报材料模板;

3. 以村为单位制作浙江省传统村落申报汇报视频,要求控制在3分钟以内,视频包含村庄全貌,重点环境要素,重点历史建筑三方面内容。如受视频制作限制,可以拍摄清晰连续的手机视频;

4.  申报名单。 以设市区为单位汇总省级传统村落申报名单,汇总清单需提供纸质,电子版各一份,纸质加盖牵头部门公章;

北京、杭州、金华、东阳以及在郭宅本地的乡贤紧密合作,几位志愿者自愿自费自力更生,夜以继日地准备材料。我们没有隔壁义乌市某参选村落的六个月准备时间,没有齐备团队,来不及跟村镇沟通得到充分支持,更没有24万的经费,连一毛也没有,所以在一路上都是涉险通过。其中有几个关口,复盘时我们发现如果不是正确地安排了某个人去办,整个申报就付之东流,因为已到截止时间不允许再来一次。最终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完成申报,并顺利入选首批浙江省“传统村落”

首批浙江省“传统村落”
首批浙江省“传统村落”
2017年10月4日郭宅街头挂出庆祝条幅
2017年10月4日郭宅街头挂出庆祝条幅
2017年10月4日郭宅街头挂出庆祝条幅
2017年10月4日郭宅街头挂出庆祝条幅
  • 2017.10~2018.11 成功申请国家级“中国传统村落”;

在省级传统村落的基础上,原来的几位志愿者继续自愿自费自力更生,在最后关头熬夜苦战,申请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最后一批),获得通过。

“中国传统村落”(最后一批)
  • 中国传统村落
  • 中国传统村落
  • 中国传统村落
  • 2018年

    • 2018.12 编辑百度百科词条‘石洞书院’‘郭钦止’;

    2019年

    • 2019.1 修正各数字地图中的石洞书院位置和POI信息。
    • 2019.1~2019.3 成立石洞书院社科部专家团,科技部专家团;
    • 2019.1 调研国内书院;
    • 2019.2 向金华市人大提交《关于书院文化保护和文旅产业规划》提案;
    • 2019.3 向东阳市人大&政协提交《关于书院文化保护和文旅产业规划》, 被列入十大重点提案;
    • 2020.1 东阳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东阳书院》书籍出版
    《东阳书院》书籍出版 (2020.1)
    《东阳书院》书籍出版 (2020.1)
    提出无边界书院设想(2019.7)
    《东阳书院》书籍出版 (2020.1)
    • 2019.7 参加《中华民居》主持书院复兴研讨会,提出无边界书院设想
    提出无边界书院设想(2019.7)
    提出无边界书院设想(2019.7)

    • 复兴的石洞书院不仅仅是在浙江的几栋建筑内,通过互联网工具下的研讨培训,‘兼容并蓄经世致用’的石洞书院精神已经落地在世界各处。学科包括儒道释东西方哲学等社会科学,微电子,电子,电力,物理,数学,心理学等现代科技。让普罗大众包括科技产业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终身学习。线上已经有产业骨干,专家学者和相关管理部门领导一千多人;
    • 经世致用,书院为科技服务是应有之义。历史上也曾有之,上海格致书院是晚清著名书院,也是传播近代科学技术的学习基地。光绪二年(1876)正式开院,同时创建的还有博物馆和藏书楼各一座,由英国驻上海领事麦华陀倡议发起,英国西学传播大师傅兰雅、清末科学家徐寿(1818-1884)等筹备建立。上海格致书院课程设置围绕着西学展开,采纳百家学说,教学内容有科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其中最主要的格物学课艺有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医学、测量、气象等课程。阅览室配有中国经典著作和西方科学实用知识,展览馆陈设有西方新发明和机械图解等,用来启发和激励对科学的兴趣。格致书院由董事会成员中西方人士共同管理,实行董事会(The committee)管理制度。
    • 2019.8 启动“石洞飘遗芳”“公众号
    • 2019.9 第二届“婺星回归”创业大赛路演

    2020年

    • 2020.1.2 第二届“世界东阳人大会”湖溪镇主题发言
    • 2020.1.9 第二届海峡两岸应用国学论坛暨汤用彤学术奖颁奖仪式主题发言
    • 2020.5 《石洞书院及其复兴之路》发表
    《石洞书院及其复兴之路》发表 (2020.5)
    《石洞书院及其复兴之路》发表 (2020.5)
    《石洞书院及其复兴之路》发表 (2020.5)
    《石洞书院及其复兴之路》发表 (2020.5)

    • 2020.6 举办交通大学东方文化沙龙
    举办交通大学东方文化沙龙(2020.6)
    举办交通大学东方文化沙龙(2020.6)
    1. 以智慧激荡,闪耀产业为宗旨,集聚全球交通大学的智慧,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源泉,讨论东方文化在科技,工业,农业等企业的应用,提升国民经济,树立文化自信。
    2. 遵循交通大学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东方文化沙龙贴近产业,提升产业。
    3. 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主办,石洞书院协办。
    • 2020.7.8 参与发起东阳书院日

    书院作为我国传统儒家传道授业的“大学”之地,历经千年,遍及华夏,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与教育史中居于重要地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东阳书院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南宋时期,东阳书院数量为全国第四,浙江第一。书院的兴盛,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是东阳成为“教育之乡”的重要原因。

    去年底,由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纂的《东阳书院》付梓问世,东阳也由此成为全国首个深入挖掘书院文化,编纂出版专题书籍的县级市。书中整理了各时期的东阳书院79所,有的还留有一定的遗迹,但是保护情况堪忧,更多的已经找不到遗存。在《东阳书院》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就如何对东阳书院文化进行进一步挖掘,对现存的书院遗迹进行保护,活化书院代表的传统文化,提高东阳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东阳的知名度,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7月8日晚,在环境优雅的汉宁阁茶室内,东阳文化界和新闻界的部分人士,严梅兰、华柯、陈益林、高兰生、严军飞、郭大明、郭跃明、陈隐等,以及专程从北京回来的郭杭伟研究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郭杭伟是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和心理学应用于科技企业管理,多年来一直身体力行复兴石洞书院。

    作为一名跨界学者,郭杭伟具有非常强的工科背景,是中国集成电路第一代产品经理,硬科技产品经理导师第一人。具有芯片设计25年工作经验的他,先后在四家芯片上市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工作,负责的芯片每年销售过亿片。芯片是科技产业的火车头,近年来中美两国之间爆发的科技战,让民众也知道了芯片和光刻机的名词。作为国内芯片行业的资深专家,郭杭伟却看到了科技行业里的人文要素。“科学技术固然是科技战的重点,但文化是所有参与者的底层因素,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打赢科技战必不可缺的力量。”郭杭伟说。

    参与发起东阳书院日(2020.7.8)
    参与发起东阳书院日(2020.7.8)

    • 2020.9.19 出席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论坛,讨论深化古村落保护与传承发展

    代表浙江东阳市郭宅村在《兰溪宣言》盖章

    代表浙江东阳市郭宅村在《兰溪宣言》盖章
    代表浙江东阳市郭宅村在《兰溪宣言》盖章
    出席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论坛
    出席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论坛
    出席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论坛
    出席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论坛

    在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时,民间书院是一个重要的宝藏。兰溪渡渎村现有章懋讲学的枫山书院,是明代早期理学和金华学派传播的重要场所,浙江东阳的石洞书院是南宋初期的学术中心,事功学派的中心阵地。永嘉学派、永康学派和金华学派合称浙东/事功学派,解放了当时僵化的儒学思想束缚,造就了浙江的经济发展,是浙商精神的源头,对当下百年未遇之变局有重要指引作用。全省和全国的书院可以联合起来深挖历史资源,给传统村落的旅游保护发展注入文化的灵魂和持久的动力。(郭杭伟)

    • 2020.10 国网东阳公司做报告《从集成电路看中美科技冲突》
    • 2020.10 西安交通大学做报告《科学与安身立命之学-科技行业也要学习阳明心学》
    • 2020.10 西安交通大学福建校友会中秋年会做报告《从集成电路看中美科技冲突》
    • 2020.10 深圳商报读创号《书院联盟》成员,发表多篇文章
    • 2020.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做报告《从集成电路产业看中美科技冲突》
    • 2020.12 出席2020文旅新业态发展对话暨第四届独立旅行设计师节,向浙江省文化与旅游厅领导汇报书院之旅

    2021年

    • 2021.1 石洞讲坛第一期《从远古走来的中医心理学》成功举办
    石洞讲坛第一期《从远古走来的中医心理学》成功举办(2021.1)
    石洞讲坛第一期《从远古走来的中医心理学》成功举办(2021.1)
    石洞讲坛第一期《从远古走来的中医心理学》成功举办(2021.1)
    石洞讲坛第一期《从远古走来的中医心理学》成功举办(2021.1)
    石洞讲坛第一期《从远古走来的中医心理学》成功举办(2021.1)

    石洞讲坛第一期于2021.1.16举行,来自集成电路产业界,中医界,心理学界和传统文化学者爱好者60余人聆听了报告。会后进行了产业心学和中医心理学的对话,气氛热烈

    石洞讲坛第一期《从远古走来的中医心理学》成功举办(2021.1)
    石洞讲坛第一期《从远古走来的中医心理学》成功举办(2021.1)
    石洞讲坛第一期《从远古走来的中医心理学》成功举办(2021.1)
    • 2021.3 石洞书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成功举行
    石洞书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成功举行(2021.3)
    石洞书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成功举行(2021.3)
    • 2021.4 浙江金华市委党校做报告《从集成电路看中美科技冲突兼谈心学赋能创新创业和产业升级》
    金华市委党校做报告
    金华市委党校做报告
    金华市委党校做报告
    金华市委党校做报告

    党校春季市管班、2021年春季中青年干部培训班、2021年女性领导力提升班以及党校部分教师共一百余人聆听了报告并互动交流。

    讲座从集成电路产业介绍开始,为什么被卡脖子,如何突破?在座学员都是部门主官,具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纷纷提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难点问题跟讲师交流,互动频频。在中间的休息环节,学员中负责经信、科技、开发区、发改、招商、科协、人才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就实际问题直接交流,气氛热烈。

    讲座结束后,学员和教师表示这次讲座内容既包括向外从全球视野看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对当下科技产业发展做竞争态势分析,也包括向内联系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大大开拓了眼界,希望后续增加交流和合作。

    • 2021.4 东阳市石洞书院注册完成
    • 2021.4.23 “第五届海峡两岸应用国学论坛暨2O21年汤用彤国学奖颁奖仪式”举行,郭杭伟院长和林川副院长主题发言
    • 2021.5 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战略合作,连接C9高校;
    • 2021.9.4 湖州日报刊出《感恩与纪念》

    今天是教师节,一个感恩的日子。感恩所有曾经教过我的老师,是你们辛勤的工作,引导我学习,让我学会谋生。如今研究生毕业16年,大学毕业26年,初中毕业32年,小学毕业35年,幼儿园毕业40年,许多老师已经不在了,我想念你们。

    也感谢指点过我,栽培过我的亲人、领导、朋友和同事,你们都是我的老师。感谢您当时对我的善意,让我成长。所以今天我站在讲台,也努力予人玫瑰,像您一样。

    特别感恩我在初中一二年级的班主任郭望嵩老师。您教的什么内容我已经模糊,基本不记得,很抱歉,但是我记得您梳得整整齐齐的头发,赛璐珞的老花眼镜,瘦削而有精神的脸庞,熨烫整洁的衣裤,乌黑发亮的皮鞋。您的形象如此立体生动,所以多少年来我都觉得读过书的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您在书页里滴上风油精,抽的香烟也滴,人走过去就带起一阵香味。郭老师的办公室很小,长宽2.5米的方形,从走廊推门进去,打眼是对着放的两张办公桌,文具摆放非常整齐。抬头是一扇朝南的窗户,窗外就是学校的围墙,光线只能从窗户高处斜射进来,空间顿时分割成光影的两部分。左手靠东墙是一个两层小书柜,桌子两侧各放了一把木头椅子。右侧靠北墙放着那辆永久牌28寸自行车,据说您每次骑完自行车,都会用抹布仔细擦干,所以自行车的钢圈永远锃亮如新。办公室四周刷着白灰,天花板垂下一个灯罩,灯泡可能是40瓦。办公室里放了两张桌子,两张椅子,一个书柜,一辆自行车,已经塞得满满的,打扫得一尘不染。

    湖州日报刊出《感恩与纪念》(2021.9.4)
    湖州日报刊出《感恩与纪念》(2021.9.4)
    	东阳日报专版刊出《念师恩,兴书院》
    东阳日报专版刊出《念师恩,兴书院》

    • 2021.9.10 凤凰网刊出《念师恩,兴书院》,《教师节重温名家名篇:南宋思想家叶适《石洞书院记》赏析
    凤凰网刊出《念师恩,兴书院》
    凤凰网刊出《念师恩,兴书院》
    凤凰网刊出《念师恩,兴书院》https://zj.ifeng.com/c/89QUhKvYkod
    • 2021.9.15 北京市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做报告《从集成电路看中美科技冲突兼谈心学赋能科技创新》
    • 2021.9.26 阳明心学终南山论坛暨“天下同祭”南大吉480周年纪念活动做报告《芯心相映-集成电路产业与心学赋能科技创新》
    • 2021.9.28 书院文化传承与教育改革创新高峰论坛暨第七届全国书院高峰论坛做报告《复兴书院鉴古开新-兼谈心学赋能科技创新》

    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石洞书院院长郭杭伟分享了自己在邓洪波教授等专家的指导下复兴石洞书院的实践,其发言题目为《复兴书院鉴古开新-兼谈心学赋能科技创新》。郭杭伟首先通过浙江电视台的纪录片,介绍了石洞书院创建于公元1148年,是为往圣继绝学的践行者,浙东学派的中心,浙学在此形成,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从2017年开始郭杭伟带领志愿者做了2年的乡村振兴,为所在村庄争取了浙江省传统村落和中国传统村落却无法落地,遂通过人大和政协提案转向政府支持下的文化教育。结合自身在集成电路领域26年的资深工作背景,从传统文化赋能科技产业取得了突破。继承“兼容并蓄经世致用”的精神,新石洞书院用互联网手段传播信息文明,是对基于农耕文明的传统书院之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郭杭伟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创新的理论,引出心学赋能科技创新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四年来用AI等各种手段在科技产业从业人员中弘扬阳明心学的实践成果。石洞书院参与组建心学研究所,邀请全球的心学界、高等教育界、人才培训机构、人才服务机构、创投基金和科技企业继续这一方向的研究与实践,把哲学应用在产业,培养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会议提出的战略科学家和重要领军人才,解决集成电路和核心科技的“卡脖子”难题,同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由于时间有限未能展开。现场嘉宾和线上听众纷纷向主持人要求加时。

    第七届全国书院高峰论坛做报告
    第七届全国书院高峰论坛做报告
    • 2021.10.30 2021阳明心学大会在绍兴举行,院长在中国稽山阳明学友会成立仪式上发言

    以“阳明心学与东亚文化”为主题的2021阳明心学大会于10月30日在浙江绍兴举行,业界专家学者线上线下与会,共话阳明文化传承与东亚文明交流互鉴。本次大会由绍兴市人民政府、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联合主办。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刘延东发来贺函,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舒大刚现场宣读贺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陈来视频致辞,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社科联主席盛世豪,贵州省修文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开文分别致辞,绍兴市委副书记、市长盛阅春主持大会。

    学友会成立仪式共有线上线下300余名师资班学员参与,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建国发表了简短而诚挚的讲话。随后的圆桌环节,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石洞书院院长郭杭伟从阳明心学研学游师资班一年来的学习收获说起,分享了对阳明心学刀刀向内克私欲的理解,以及在科技产业和乡村振兴中践行阳明心学的体会,后续面对中国集成电路企业以及浙江省科技企业开办科技领袖创新研习班的计划。郭杭伟认为阳明文化复兴从上世纪80年代钱明院长等人抢救杂草丛中的阳明遗迹开始,经过许多专家的努力现在论文书籍都极大丰富,即将进入在各行业致良知于事事物物的新阶段,形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齐头并进的格局,希望跟学友会的成员合作共进。

    第七届全国书院高峰论坛做报告

    • 2021.11.11 宁波市举办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培育专题培训班,《集成电路产业与领军人才培养》讲座受好评

    2021年11月8日,宁波市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培育专题培训班在市委党校开班,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世方作动员讲话

    此次培训班是宁波市委组织部年度培训重要班次之一,围绕提升重点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推动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邀请国内权威领导和专家,通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等方式,开展数字经济发展路径、产业项目谋划与推进、宁波集成电路产业链建设等内容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干部担当责任、夯实业务能力、拓宽工作视野,为助推宁波市产业链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干部能力保障。培训班由市委组织部和市经信局共同举办,为期5天,市直部门分管领导,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分管领导,经信部门主要负责人,市经信局相关处室(单位)负责人等59人参加培训。

    11月11日,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西安交通大学浙江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石洞书院院长郭杭伟做《集成电路产业与领军人才培养》专题讲座,除了本次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培育专题培训班的59名领导,宁波市经信局各部门领导也同期参加讲座并互动交流。

  • 宁波市举办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培育专题培训班
  • 讲座介绍了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国内和国际的产业链,产业转移规律以及国际政治格局变化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影响,对2007~2020长达14年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数据进行了剖析。产业发展的要素除了技术和资本,人才是根本,郭院长特别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驾驭技术和资本双轮驱动的最高战略。

    2021年4月在在台湾经济日报主办的2021大师智库论坛上,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先生坦陈台湾半导体产业对大陆的唯一优势是人才。而中国工程教育停留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阶段,对工程科学人才和工程引领人才的关注严重不足。为了应对产业对领军人才的急需,郭院长梳理26年集成电路产业实战经验,以孙子兵法为参照,于2017年4月在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推出《产品经理》课程。课程于2021年1月入选工业与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培训项目,被列为集成电路产业6个项目之一,也是唯一的领军人才培养项目。习总书记评价阳明心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郭院长在4年潜心研究的基础上推出心学赋能科技创新的产业心学。后续以产品兵法和产业心学为核心课程,联合心学、心理学、浙学、浙商和科技洞察等其他专家举办科技领袖创新研习班,把哲学应用于产业,培养中央人才会议提出的战略科学家和重要领军人才,以文化力赋予科技产业根本的推动力。同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出席讲座的领导都是具有丰富一线工作经验的主官,财政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竺培楠,经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姚珂军,经信局数字经济处处长苏志杰等领导纷纷提出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交流。宁波素来有尊师重教重视人才的传统,近年来对阳明文化非常重视,大家对在科技产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但有社会效益,还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感到振奋,希望后续在人才培养和项目咨询等方面增加交流与合作。

    • 2021.12.02 石洞书院产业心学巡讲-钜泉光电科技站取得圆满效果

    2021年11月18日和25日,由欢芯鼓伍半导体学院组织,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西安交通大学浙江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石洞书院院长郭杭伟在钜泉光电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主持《产品经理专业人士》研讨会。钜泉光电董事长杨士聪、总经理郑文昌以及公司各部门总监和骨干经理四十余人参加,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效果。

    《产品经理专业人士》研讨会成功举行

    集成电路投片定终生,一个小问题就导致无法量产。企业经常遇到项目和产品上的问题:

    • 项目启动后,遇到资源紧张或者人员变动等突发情况,项目延期。
    • 设计人员对难度预期不足,随着研发过程的深入,设计难度逐渐显现,项目延期。
    • 相关人员对资源协调能力不足,遇到困难时不能及时找到解决方案,项目延期。
    • 项目关键节点的衔接没有处理好瓶颈节点,项目延期。
    • 如何从过往延期的项目中找到问题所在,在当下的项目中避免?
    • 项目延期,产品好不容易出来后却落后于竞争对手,打不开市场。
    • 如何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合理的产品和产品线规划?
    • 产品如何应对供应商缺货、不良以及国家政策变化等突发情况?

    《产品经理专业人士》是实战教练课程。从PMP项目管理技术入手,总结二十多年的产业实际案例,以孙子兵法为借鉴,西方科学、心理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合起来解决产品规划、研发、运营、市场、销售等每个关键环节的实际问题。课程2017年4月在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推出,于2021年1月入选工业与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培训项目,被列为集成电路产业6个项目之一,也是唯一的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党中央一直来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产品兵法和产业心学就是以孙子兵法和阳明心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科技产业的落地应用,培养中央人才会议提出的战略科学家和重要领军人才,以文化力赋予科技产业根本的推动力。

    公司领导慷慨分享产品/项目/公司经营心得

     出席研讨会的都是公司的核心骨干,纷纷提出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交流。会后大家表示之前只考虑自己所在部门工作,同事之间和跨部门协调困难重重,实际上每个人对项目和产品的结果都不满意。现在有了项目和产品的思维,发现协调不再困难,鉴古开新、中西互参、文理兼修更是提升了维度,有豁然贯通的感觉,觉得对项目不再延期有信心了。有内容完备的讲义,以及石洞书院云端可以课后继续学习,在后续工作中会有更大的提高。

    • 2021.12.12 石洞书院产业心学巡讲-上海荣湃半导体站取得圆满效果

    2021年12月3~4日,由摩尔精英组织,西安交通大学浙江研究院院长助理、高级研究员、石洞书院院长郭杭伟在上海荣湃半导体主持《产品经理专业人士》研讨会。荣湃半导体总经理董志伟以及公司各部门总监和骨干四十余人参加,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效果。

    就公司实际研发项目开展了热烈讨论

    集成电路投片定终生,一个小问题就导致无法量产。企业经常遇到项目和产品上的问题:

    • 项目启动后,遇到资源紧张或者人员变动等突发情况,项目延期。
    • 设计人员对难度估计不足,随着研发深入成为瓶颈,项目延期。
    • 相关人员的资源协调能力不足,遇到困难不能及时找到解决方案,项目延期。
    • 项目关键节点的衔接没有处理好,项目延期。
    • 如何从过往延期的项目中找到问题所在,在新项目中予以避免?
    • 研发部门认为还有关键问题没解决,产品部门是否只能等待,而错失市场良机?
    • 工艺、核心供应商等研发要素,要由哪个部门牵头确定,如何确定?
    • 项目延期,产品好不容易出来后却落后于竞争对手,打不开市场。
    • 如何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合理的产品和产品线规划?
    • 产品如何应对供应商缺货、产品不良以及国家政策变化等突发情况?

    《产品经理专业人士》是实战教练课程。从PMP项目管理技术入手,总结二十多年的中国科技产业实际案例,结合孙子兵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解决产品规划、研发项目管理、运营、市场、销售等每个关键环节的实际问题。课程2017年4月在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推出,于2021年1月入选工业与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培训项目,被列为集成电路产业6个项目之一,也是唯一的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党中央一直来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产品兵法和产业心学就是以孙子兵法和阳明心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科技产业的落地应用,培养中央人才会议提出的战略科学家和重要领军人才,以文化力赋予科技产业根本的推动力。

    总经理在案例讨论中介绍公司产品战略

     研讨会通过大量案例研讨建立了硬科技企业项目管理和产品经理的体系,最后半天聚焦在公司核心研发项目上,集思广益形成对研发项目模板的修改建议。会后大家表示通过本次研讨会建立了项目和产品的思维,对工程师之间、部门之间合作有了方法论,鉴古开新、中西互参、文理兼修更是提升了维度,有豁然贯通的感觉。后续还可以在石洞书院官网上申请“产品经理专业人士”证书,在产品经理专业人士社区跟讲师交流,跟全球产品经理专业人士交流提高,在后续工作中会有持续的帮助。

    • 2021年12月网站www.shidongshuyuan.com和云端书院于2021年11月上线,并与2019年7月建立的“石洞飘遗芳”公众号打通,建成基本完备的线上教学设施,7天即增加1200用户,数字化水平在全国古书院中处于领先位置。

    2022年

    • 2022年1月20日东阳市人大议案《活化东阳古书院打造“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县域范例建议》
    • 2022年1月20日东阳市政协提案《 关于“活化”东阳书院  传承“宋韵文化”千年文脉的建议》
    • 2022年2月1日聘请中国传媒大学周月亮,上海交通大学杜保瑞,贵阳学院汪建初为学术委员,中央党校刘忱为顾问,西安交通大学赵大良为研究员
    • 2022年2月21日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举行领军人才服务中心挂牌仪式在杭州举行

    为响应 2021 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号召,深入贯彻实施浙江省创建人才强省、创新强省和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规划,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程中的积极作用,2021 年 12 月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成立了领军人才服务中心。

    2022 年 2 月 21 日,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举行领军人才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领服中心)挂牌仪式。研究院院长余海荭,办公室主任谷肖东,高端培训中心主任吴飞,院长助理、心学研究所所长兼领服中心主任郭杭伟,领服中心执行副主任周旭楚,副主任王伟锋,运营总监沈露婷等工作人员出席了此次挂牌仪式。

    授牌仪式

    领服中心执行副主任周旭楚代表领服中心向研究院汇报了中心的规划和目前进展,按照“目视远方,精准操作”的原则逐步展开,得到研究院领导的认可。随后余海荭院长向领服中心团队授牌,郭杭伟、周旭楚代表领服中心接牌。

    领服中心组织实施人才交流、人才培训、人才服务、人才引进等工作。包括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宣传和宣讲,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引进的推介和宣传,高层次人才信息平台建设,承办各类创新创业、招才引智活动。中心同时开展包含高校毕业生在内的青年人才引进及相关配套服务工作。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核心主体,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助力,领服中心将围绕“服务好、赋能好人才”展开系列工作,专注提升人才能级,引导高层次人才回报社会,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事业,同时为企业为地方政府和国家科技创新高地不断输送高质量人才。

    • 2022年3月16日 东阳日报整版东阳“宋韵”文化系列报道-《石洞书院教育群落背后的教育基建“狂魔”》

    原文如下:

    朱熹自画像石刻

    湖溪镇郭宅村北的石洞山脚,“石洞之门”的摩崖石刻已经静默了800多年。

      山川风月依旧,故人弦歌不再——1198年,朱熹在位于石洞山口的石洞书院,改定《大学章句集注》后,飘然离去,留下了《大学》《中庸》二书集注成稿,以及崖壁上的这处题刻。这一次返身,就是永别。

      其实,在石洞书院建成后的50年岁月里,朱熹已经来了4次,当年邀请他前来讲学的郭钦止(1128-1184,字德谊)已经作古14年。作为石洞书院的创始人,郭钦止只是一介平民,但朱熹对他赏识已久。在他心目中,郭钦止“才百夫之特,志四方之远”,借助石洞书院,把“十里长衢郭”变成了豪杰之窟、礼义之场,长衢郭氏由此成为江右巨族。

    宗谱记载西园书院
    重建后的石洞书院

    名士加持,跻身全国五大书院之一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宋绍兴十八年(1148),20岁的郭钦止在创立石洞书院时,却抱定了书院既要有大楼又要有大师的心念。少年时跟随“横浦学派”创始人张九成游学的经历,让他的骨子里也融入了张氏的正直刚硬,不愿与时苟合,屡试不第,年至弱冠仍是一介寒生。

      好在,家里不差钱。既然自己无缘举子业,那就尽力培养子孙吧,不信砸重金聘名师,后代会出不了豪杰之才!

      石洞山入山之处,两道山崖耸立,犹如石门守护,一条溪流潺湲而出。缘溪流拾级而入,里面却“土开谷明,稍复深入,臻于平旷”,怪石飞瀑,竹木蕉蒲,应有尽有,活脱脱就是一处“桃花源”。对于这样的方壶胜境,前来石洞讲学的“永嘉学派”创立者叶适也歆羡不已,称其风景之异,不啻于武陵源、天台山。但在郭钦止看来,与其将这处山水用于游赏,不如建成书院,让子孙和乡里子弟专注学业,若干年后则人才济济。

      说干就干,郭钦止在石洞山脚凿山潴水,造了30余楹房子,又拨出数百亩田地作为书院的给养。至于石洞山,干脆就辟为书院的“园林”,建造了9座亭阁,开凿石阶使其相连。

      南宋时期的东阳首座“985大学”就这样妥妥地建成了——叶适先是在此读书十年之久,后成为书院山长。朱熹、吕祖谦、魏了翁、陈傅良、陆游等当世名士大儒,纷纷来此讲学。绍兴三十二年(1162),朱熹到石洞书院看望吕祖谦,也恋上了这片山水,在此讲学、著述两不误。远游何处不销魂?一时间,山东、江西、安徽、江苏、湖南及省内宁波、天台、金华、衢州等地的学子蜂拥而至。石洞书院成为当时理学大家云集的学术高地,声誉与白鹿、岳麓等书院比肩,为南宋五大书院之一。

      郭钦止以学易游的教学理念、以众合独的奉献精神,令朱熹对他一见如故。郭钦止也让儿子郭津(字希吕)、郭浩(字希孟)拜朱熹为师。郭钦止去世后,兄弟俩合力支撑书院运作,父子三人被“永康学派”创始人陈亮誉为“东方学者”。

    接踵联翩,长衢郭氏建造七座书院

      石洞书院被众多名流带“出圈”后,学位遽然紧张。为确保族中子弟“能上学、上好学”,长衢郭氏化身教育基建“狂魔”,接二连三地建造书院,迎来了“教育集团化”的春天。

      绍兴末年(约1162),郭钦止的堂兄郭良臣(1126-1177,字德邻)在住宅旁创办西园书院,邀请吕祖谦、薛象先、汤致等主师席。其中,来自丽水的进士汤致在西园任教时间最久。他在彭道元年(1165)来到西园书院,为郭良臣的儿子郭澄(1150-1179,字伯清)授课一年。3年后,郭澄两至括苍,邀请汤致赴东阳执教,汤致由此再度执掌西园教席。

      郭宅旧有西园、南园,两园之间有荷塘百亩,雅称南湖。郭良臣之兄郭友端,有子名郭溥(1142-1217),于乾道年间(1167-1173)在此创办南湖书院,建有依绿堂、明善堂、三友堂、怡偲堂、东涧吟所等讲堂多间。

      郭良臣之弟郭良显,其长子郭湜(1156-1204),于绍熙元年(1190)将其母叶氏早年所建高塘庵改建为高塘书院,又称高塘义塾,礼聘会稽诸葛千能、乐清钱文子主师席,命其子修习其间。郭湜去世后,其妻吴崇福毅然接办高塘书院,学子纷至沓来,每年注册者达500人。吴崇福对所有学子均免费供给米盐,教师束修和书院其他开支均由郭家提供。钱文子深为感动,在接到赴长沙上任的诏令后仍不忍离去,后来推荐叶适之子叶味道继任师席。吴崇福还将书院内的一座高楼辟为藏书楼,藏书万卷。楼钥知婺州时,闻道长衢郭氏屡建书院之事,慕名而至,为该楼题匾“东阁”。

      郭钦止幼弟郭钦叙,其子郭伯仲(1167-1240,字元裕),于嘉定年间(1208-1224)创办青溪书院。

      据家谱记载,郭氏家族还创办了籯经书院、洛阳书院。因此,五六十年内,长衢郭氏共创办了7座书院,开创了南宋家族创办书院数量“浙江吉尼斯纪录”,十里长衢遂成教育圣地。

    《石洞贻芳集》页面

    业绍书香,教育基建“狂魔”自带基因

      一个家族,何以对建造书院“上瘾”?

      美国社会文化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包弼德在著作《历史上的理学》中提到:“地方上原本富贵的家族开始投资教育,并逐渐转变为士族……这一点可以从浙江东阳县一个郭姓家族的经历得到印证。据这个家族的一个生活在12世纪中期的友人透露,郭家在郭彦明那一代发迹。”郭彦明就是郭钦止的伯父,也即郭良臣的父亲郭知常。陈亮在《东阳郭德麟哀辞》中提到:“往时东阳郭彦明徒手能致家资巨万,服役至数千人,又能使其姓名闻十数郡。”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教授、东阳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顾旭明分析认为,长衢郭氏虽然在当时已拥有巨额财富,但其社会地位仍不能与中原南迁的士族匹敌,一旦触犯法律,政府与皇亲士族即足以“扼其喉而致其死命”。于是,郭氏家族精英把目光投向教育,通过创办书院教育培养下一代,打开向上的通道,“欲使之为士,而不欲使之流为工商,降为皂隶,去为浮屠老子之徒”。

      事实上,长衢郭氏历来崇尚教育。其始迁祖郭瑫,从天台至东阳,被高塘村民聘为塾师,后与东阳三元施氏联姻,定居长衢。因此,长衢郭氏自带书香基因。郭瑫之后连续六代,郭氏都无功名。到第七代郭知常,因为方腊起义,社会动荡,不得不放弃学业,“集义社以护乡闾,远近依而免者数百家”,并率村民擒获以左道惑众的“张仙”,免了官府心腹之患,以功封吏部员外郎。他却婉言拒绝:“若志于官,岂不能训子孙力学,以取科第,而于幸赏耶!”为培养子孙,“大辟其居为学庐,厚币致四方名士为之师友”,此即西园书院前身。郭知常的孙子郭澄、郭江幼年即有异禀,考虑到他们年幼体弱,不得远行,其父郭良臣“为作好屋甘饭,招里中或他郡年与澄相小长者同处,聘请知其说者为之师”,将郭知常所开辟的“学庐”光大为西园书院。

      郭知常的弟弟郭知言虽自少读书,但因为“会盗起良田,焚剽无余。念家寒窭,亲无以养”,不得已而与兄长郭知常勠力生业,夯实了家业,晚年“乃三屋贮书,训教子弟业其间,延致师范,又礼宾客名士,古今上下,使熏沐其习,砥砺其为”,专门拨出3间屋子藏书并请名士教授儿子。后来,儿子郭钦止在此基础上创办了石洞书院。

      正是父辈热衷办家塾、建藏书楼的行为,直接推动了以石洞为首的书院群落兴起。

      此外,长衢郭氏娶妻,多为名门望族之女,知书达理。像吴崇福来自温州永嘉,明识强记,读书知大意,善笔札,才会在嫁到郭家后独力撑起书院并建起藏书楼。无独有偶,郭知常的第四子郭良佐,其儿子郭溪,娶新昌石氏,娘家有藏书楼“博古堂”,因此自幼受诗书熏染。嫁到郭家后,丈夫郭溪不幸早逝,儿子尚幼,她就办起私塾,聘名人秀士为塾师,让儿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石氏与吴崇福都是郭知常的孙媳妇。

      长衢郭氏书院群落引来了一大批理学大师,造就了东阳历史上第一个理学传播高峰。郭氏也迎来了“轩冕冠盖大兴”的时代。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在长衢郭氏带动下,东阳民间兴学成风,登进士第者似井喷。据统计,两宋期间东阳文进士共142人,其中南宋就有131人!

      南宋咸淳、德祐年间,长衢一带遭兵燹,大量民舍被毁,书院群体逐渐衰落。到元至正年间台州杨镇龙起义,郭氏族人四散。但战乱初定,郭氏就重建石洞书院。郭宅一村退休教师郭忠苗回忆,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石洞书院尚有30余楹房屋,后受政治运动冲击,被村民拆走构件搬到村中建成了粮仓,直到1998年才找回部分构件,部分恢复了书院旧观。2018年,书院重建并拓展规模,并由郭宅乡贤郭杭伟等人予以运作,为书院重新注入学术活力。

      一缕斯文,终得流传!


    东阳日报全文链接:https://dyrb.dynews.zj.cn/html/2022-03/16/content_19450_5867604.htm

    东阳政协转载: https://mp.weixin.qq.com/s/yu0BNSsG8dB9IBFYuF04Sg

    • 2022年3月19日 石洞书院知乎账户启用,转发公众号文章
    • 2022年5月8日 北方工业大学MBA教育中心《心学赋能科技创新和提升企业家心力》讲座成功举行

    2022年5月8日,石洞书院院长、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兼心学研究所所长、高级研究员郭杭伟应邀在北方工业大学MBA教育中心做 《心学赋能科技创新 提升企业家心力》的专题讲座,教师和学员共76人聆听了本次讲座并互动交流。

    讲座从MBA学员关心的科技创新开始。通过详细研究中日两国诺贝尔自然科学获奖者,对比了中外关于科技创新的方法,引出了心学赋能科技创新的理论。其后为学员介绍了王阳明的生平和他立功立德立言的情况。

    心学赋能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说:“王阳明的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作为中国人,不可不知王阳明。”从2009年开始,总书记在讲话中数十次引用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并号召社会各界学习。然而由于王阳明生活在明朝(公元1472年-公元1529年)距今已经500余年,阳明心学著作跟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相距遥远。今人主要接受现代科学教育,学习心学有很大的困难。郭院长研究了中医科学研究院屠呦呦先生以西医背景从事传统中医药研究,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并药用,为全球抗疟做出重大贡献,获得诺贝尔奖的过程,提出了产业心学:以现代科技学习心学,在产业践履中体悟,通过致己良知和致人良知来解决工作和生活的种种困难,提高人生定力,实现人生价值。郭院长给大家推荐并领读了《传习录》(重庆出版社陈荣捷编著)的核心条目,并介绍了心学实修促进源创新、提升企业家心力的研究成果。

    心学提升企业家心力

    最后,郭院长还就科学技术与心学的关系、产业心学实修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探讨,介绍了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心学研究所和领军人才服务中心为产业做的工作。同学们对郭院长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并希望在未来能够进行更多交流,掌握产业心学实修的方法,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扫码观看讲座视频

    北方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致力于培养注重方法与技能的应用型中高层管理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实行“通才教育+专才发展“的培养思路。切实帮助学员在两年的MBA学习中实现思维范式转换、知识体系更新、方法技能娴熟、管理能力提升四个转变,最终提升综合管理胜任素质。

    2018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全国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评估,北方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MBA)取得C+成绩,在全国240多所具有MBA学位授予权的参评院校中居中上水平。2020年,北方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 2022年5月19日《产业心学》带着问题来传习短视频持续推出
    • 2022年6月10日石洞书院课程研讨会成功举行,中央党校浙江社科院专家与会

    2022年6月10日,石洞书院课程讨论会在线上如期举行。讨论会由石洞书院与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心学研究所联合主办,并邀请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学与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刘忱、浙江省社科院副研究员李旭、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陈皓勇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参加,讨论会由院长郭杭伟主持。

    会议开始,郭院长简单介绍了石洞书院。公元1148年郭钦止创办石洞书院,兼容并蓄经世致用,被朱熹称誉为“焕乎礼义之场,郁乎豪杰之窟”,是浙东学派中心之一,浙学在此区域形成。2017年几位发起人开始了艰苦的复兴探索。

    石洞书院复兴历程(2017.5~2022.6)

    石洞书院复兴得到了西安交通大学领导的大力支持。2021年10月,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成立了心学研究所,以“鉴古开新、中外会通、经世致用、知行合一”为宗旨,在科技产业和乡村振兴中推动心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22年2月21日成立领军人才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领服中心),组织实施人才交流、人才培训、人才服务、人才引进等工作。包括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宣传和宣讲,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引进的推介和宣传,高层次人才信息平台建设,承办各类创新创业、招才引智活动。

    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领军人才服务中心挂牌

    石洞书院建成了包括微信群、公众号、网站、云端书院、人才中心、知乎等组成的数字书院架构,主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集成电路/电子信息产业、乡村振兴三个领域的教育培训。目前开展了产品经理专业人士、一期一慧、《传习录》天天传习、石洞讲坛以及《产业心学》.带着问题来传习系列等栏目,日均线上学习人数超千人。张越青、冯成阳、沈露婷和周琼等对所负责的部分进行了介绍。随后与会嘉宾就课程内容和发展方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石洞书院数字书院架构

    刘忱教授称赞石洞书院业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课程和教学体系,在复兴书院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着理工课的鲜明特点。提议石洞书院发挥在乡村振兴的先锋作用,对接政府宣传部、农业局和文体局等部门,服务当地的文化发展,服务当地村民的文化需求,把石洞书院的教学和当地的发展连接起来。书院的第一目的是为天地立心,沿着郭钦止等优秀先辈的办学思路做下去。郭晓军副院长回应刘忱教授的期望,汇报了石洞书院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工作计划包括1. 跟省市政府合办公益石洞讲坛,主题包括①弘扬传承传统文化;②普及科学知识,开展劳动教育;③乡村振兴实用技能;④挖掘本地乡土文化;2.举办郭宅中学校友论坛,主题包括①郭宅教育的人生启示;(精神传承)②为郭宅教育民生献计献策;(家乡发展)③汾阳忠武王家风家训;(家风研究),相关工作正在跟政府部门对接以及在郭宅中学校友中推进。

    李旭研究员对九百年石洞书院的复兴进程表示赞叹,对天天传习栏目提出了具体建议。

    陈皓勇教授表示理工科的师生需要加强东西方哲学的学习,包括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以及集儒释道之大成的禅宗和阳明心学。高校在这方面进展缓慢,石洞书院在阳明心学的研究和民间儒学的探索非常有意义也卓有成效。

    林川副院长感慨石洞书院复兴极其不易。书院在南宋创建之时促进了思想汇聚和交融,产生了意义巨大的浙学,也孕育了三百年后的阳明心学。后续面对当下社会,要更好地开设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课程,为企业家、公务员、市民和学生等广泛社会人群服务。

    参加讨论会部分嘉宾

    与会嘉宾充分肯定了石洞书院在传统文化复兴之路上的创新精神,肯定了“文化力赋能”的重大意义。认为石洞书院复兴工程的意义在于为全国5000多所古代书院探索一条保护传承的新路,争取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有力推动浙学和心学在地化走入社会焕发时代生命力,带动共同富裕。

    国内外许多专家一直关心着石洞书院的复兴探索,但由于时间冲突未能与会,中国传媒大学阳明书院院长、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组委会副主席周月亮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杜保瑞教授,贵阳学院副院长汪建初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主任、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赵大良研究员,浙江省社科院文化所所长、浙江省儒学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宇研究员,中共金华市委党校社会文化教研室主任陆昇副教授等发来祝贺并且表示继续大力支持和参与石洞书院的未来发展。2017年开始一直参与石洞书院复兴工作的郭跃明、郭大明、郭生良、杨建东、郭浩军、胡敏等核心人员也参与了讨论会并发言。

    • 2022年6月27日 金华市经信局报告《芯心相映-从集成电路到产业心学 为创新立本为产业正心》

    2022年6月27日,石洞书院院长、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心学研究所所长郭杭伟应邀为金华市经信局做《芯心相映-从集成电路到产业心学》专题讲座,50余位领导干部出席并互动交流

    郭院长拥有27年集成电路设计实战经验,其中14年产品经理,积累了丰富的芯片设计,方案以及销售,市场和生产管理经验。所负责的芯片每年销售过亿片;8项中美发明专利已经得到专利局授权。2008年成为中国第一代集成电路产品经理,梳理多年实战经验,于2017年4月在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推出《产品经理及其成长之路》课程,覆盖规划,研发生产,营销的三大职责,并重点讲述了硬科技产品经理的职场成长路径,是工信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集成电路产业与应用高级研修班课程。“产品经理”于2021年1月入选工业与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培训项目,是集成电路产业6个项目之一,也是唯一的领军人才培养项目。

    在产业实践、企业产品战略咨询和“中国产品经理人”培训过程中,郭院长发现许多企业片面追求资本的超高收益不惜损害员工、客户、上下游的正常利益、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甚至践踏国家的红线,企业不但没得到高质量发展,企业家自身及其家庭也因为常年处于高负荷状态出现了生理和心理的各种问题。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武夷山市朱熹园谈到了文化自信,指出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受习总书记的系列指示所启发,郭院长认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驾驭下的技术和资本是产业的发展动力,由此提出了产业心学,将心学落地在产业。即以现代科学手段学习心学,在产业践履中体悟心学,通过致己良知和致人良知来解决工作和生活的种种困难,提高人生定力,实现人生价值。产业心学遵循心性之学本体、功夫、境界和外用的四个层次,只是在外用上侧重于工作场合,是心学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今天工业社会市场经济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讲座分为四个部分

    • 集成电路产业
    • 总书记号召学习阳明心学 
    • 产业心学为创新立本
    • 产业心学为产业正心

    郭院长认为由金华市文旅局6月14日推出的“访金华书院 探浙学之源”系列活动非常重要。金华市深入挖掘书院文化的丰富内涵,细细梳理婺学与浙学的传承脉络,既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婺学精粹,也是新时代加快浙江中西部文化中心建设的现实需要。下一步要组织国内外专家活化婺学与浙学的精华,为技术和资本加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舵,以文化力赋能产业,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在共同富裕中彰显高质量发展。

    产业心学以阳明心学、心理学、产品经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学科基础,用现代科技社会的语言在日常生活和产业工作实践中体悟心学的智慧,是习总书记“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就这么简简单单的3个字,足以胜过一打治国理政宝典”论断在产业的落地途径。郭院长也提供了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心学研究所和石洞书院丰富的线上资源(www.shidongshuyuan.com)供大家自主学习。

    现场有毕业于知名大学哲学系的金华市领导,对阳明心学和产业的结合感到振奋。与会的领导认为讲座别开生面,对金华产业发展深层问题有很大启发,对郭院长的无私分享表示感谢,希望未来在创新创业人才引进、高端人才常态化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入的合作。

    经信局报道链接:http://jxj.jinhua.gov.cn/art/2022/6/29/art_1229165185_58876928.html

    • 2022年7月3日 “心学讲会”第一期暨“石洞讲坛”第二期在线上举行,杜保瑞教授跟院长对谈《在不确定的生活中寻找确定——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

    2022年7月3日, “石洞讲坛”第2期《在不确定的生活中寻找确定——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圆满举行。本期“石洞讲坛”隆重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人文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抱朴讲堂主讲教授、石洞书院学术委员杜保瑞(原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台湾大学教务长)跟郭杭伟院长对谈。上海抱朴讲坛主理人许业元老师主持下,438位专家和学习者在线观看和交流。

    对谈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 阳明心学对我有什么帮助?
    2. 阳明心学的现状,谁人在讲,谁在学,有什么问题?
    3. 心学的未来发展及其新时代的生命力?
    4. 在弘扬心学的路上我们能做些什么?

    一、阳明心学对我有什么帮助?

    郭院长从自身经历出发,讲述了自己在求学、工作、家庭等人生各阶段中面对不确定时的忐忑。为了寻求心安,郭院长于2005年考了二级心理咨询师,他认为现代心理咨询把来访者的心理当成一个外部客体,问题取向的心理治疗效果明显但是容易此起彼伏。显示科学的化约论在东方人心理和自我相关的问题上力不从心。2017年开始复兴石洞书院并因此走入阳明心学。心学的道高于现代心理咨询技巧的术。心学告诉我们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如舟之有舵做有根的人,过有盼望的人生。学心学不但可以在不确定的社会中找到确定,还可以一路往上甚至达到开悟的高度。总结下来,郭院长认为阳明心学在心理健康、家庭关系和工作职场三个方面对自己有非常大的帮助。

    随后杜教授也分享了自己大学中从理科转到哲学系的转折,强调了王阳明先生“科举考试第一名不是重点,做天下第一等人才是重点”的观点,天下第一等人即有意愿为天下服务的人,要在家庭和职场中,树立起“为他人服务”、“利他”的心,才能达到把事情做好,也把人际关系顾好的状态。

    二、阳明心学的现状,谁人在讲,谁在学,有什么问题?

    郭院长认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冈田武彦等学者到国内发掘和保护阳明遗迹开始,阳明心学在国内走出了一个小高潮。经过许多专家的努力现在论文书籍都极大丰富,一本通俗读物可以卖出五百万册。各省市成立阳明学会或者王阳明研究会,可以说心学走出了一个漂亮的大V底部。各行各业的人进来学习,他们不能也不愿意成为学术研究者,自然就到了以用促学的新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在各行各业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形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齐头并进的格局。这个阶段,原先的研究者继续在基础课上研究,进一步挖掘典籍,垒实基础。而社会实践有成的人们就总结出来一门门的专业课,包括为创新立本为产业正心的产业心学。这也是心学和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式发展,创造式继承的必由之路。屠呦呦先生已经做了一个成功的案例: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学习者大量进来了,关键就是讲师。按专业心学的讲师可以分两种,一是国学院和哲学系的学院派学者;另外是民间学者,包括从各专业跨过来心学领域的学者,不同讲师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两年前郭院长把读心学分为三种入手处,读悟、静悟和动悟,今年再分为四层境界,静中有定、动中有定、梦中有定和生死有定。

    心学弘扬和学习有什么问题呢?各方面都有问题,不完美;但是有问题所以需要杜保瑞老师和我们石洞书院的工作,所以又没有问题。一切如是,一切均好。

    杜教授补充到阳明心学对于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最有贡献的地方在于,力行实践、知行合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很多阳明心学的实践者,每一位实践者都抱着服务社会的心,那这个社会就一定会进步。

    三、心学的未来发展及其新时代的生命力?

    在产业实践、企业产品战略咨询和“中国产品经理人”培训过程中,郭院长发现许多企业片面追求资本的超高收益不惜损害员工、客户、上下游的正常利益、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甚至践踏国家的红线,企业不但没得到高质量发展,企业家自身及其家庭也因为常年处于高负荷状态出现了生理和心理的各种问题。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武夷山市朱熹园谈到了文化自信,指出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受习总书记的系列指示所启发,郭院长提出了产业心学,将心学落地在产业。即以现代科学手段学习心学,在产业践履中体悟心学,通过致己良知、知行合一和致人良知来解决工作和生活的种种困难。产业心学遵循心性之学本体、功夫、境界和外用的四个层次,特点是在外用上侧重于工作场合,为创新立本,为产业正心,是心学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今天工业社会市场经济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郭院长认为心学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是一个伟大的变化,因应这个伟大的时代。现代工科教育是基础课一年,专业基础课2年和专业课1年,由此跟整个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交互,一定能出爆棚的结果。

    杜教授则引用了阳明先生从教育入手、从国家政府内部,由上往下推行教育的理念,推广至全民,来提高民众道德品格,摒弃恶习,自己做自己的带头人,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四、在弘扬心学的路上我们能做些什么?

    郭院长介绍公元1148年郭钦止独立创办石洞书院,叶适称赞他“以学易游而不以物乐厚其身,以众合独而不以地胜私其家”。郭钦止师出二程名门却不固守理学,请叶适、朱熹、吕祖谦、魏了翁、陈亮、陆游等讲学,濂洛之学、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等等在此交锋,并渐趋合流。书院教学不以科举为目的,注重实学,躬行实践,成为浙东学派中心之一,浙学在此区域形成,被朱熹称誉为“焕乎礼义之场,郁乎豪杰之窟”。浙东学派极大解放了南宋的思想,促进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2017年原址复兴,鉴古开新、中外会通、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融会人文、社会、自然和技术学科,面向科技产业和乡村振兴开展人才培训和咨询。目前公众号、网站、云端书院和生员中心打通,以互联网手段传播信息文明,是对基于农耕文明的传统书院之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石洞讲坛”于2021年1月16日举办第1期,邀请北京广安中医心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心理专委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医心理针灸术创始人张守春主讲《从远古走来的中医心理学》。后续将持续举办,主题包括:

    1. 弘扬传承传统文化;
    2. 普及科学知识,开展劳动教育;
    3. 乡村振兴实用技能;
    4. 挖掘本地乡土文化;

    杜教授和主持人许业元老师介绍了抱朴讲堂在线上开设阳明心学训练营和随后线下课的情况,并且预告双方会在将来的课程中开展合作。

    最后的交流环节中,在线专家和学习者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由主持人邀请两位老师回答。互动环节从既定的半小时一直延长到一小时依旧热度不减,在线专家和学习者纷纷表示此次分享会受益良多,对两位老师的无私分享表示感谢。

    扫码观看本次“石洞讲坛”视频

    • 2022年7月15日 金华日报《访金华书院 探浙学之源》专版:石洞书院:群贤停鹤驭 玉佩摇空山。配采访视频

    金华日报原文链接:https://epaper.jhnews.com.cn/jhrb/jhrbpaper/pc/con/202207/15/content_353182.html

    金华新闻链接: https://cliser.jhnews.com.cn/jinhuaH5/commonDetail?tenantId=T_JH&siteId=S_JH&docId=382113&timeStr=1657842678378&TRSAppUpdateTime=1661394508288

    • 2022年7月19日 院长在隆重纪念王阳明诞辰550周年暨“从朱熹到王阳明”学术研讨会在发言《心学实修和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现代发展》
    隆重纪念王阳明诞辰550周年暨“从朱熹到王阳明”学术研讨会

    7月18日-19日,隆重纪念王阳明诞辰550周年暨“从朱熹到王阳明”学术研讨会以线上会议形式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华孔子学会、中华孔子学会陆九渊研究委员会、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阳明文化研究园龙岗书院、武汉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主办。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陆九渊研究委员会会长、武汉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欧阳祯人教授担任本次会议总召集人。中华孔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大学干春松教授,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中江教授,贵州省文史馆馆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久先生,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主席、华东师范大学杨国荣教授,武汉大学国学院荣誉院长郭齐勇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研究员,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华教授,贵州省中国阳明文化研究园龙岗书院张其鹤董事长等为本次大会致辞。

    郭杭伟院长在研讨会发言

    石洞书院院长、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心学研究所所长、高级研究员郭杭伟应邀出席研讨会,并做《心学实修和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现代发展》的发言。郭老师总结自己2017年推动石洞书院复兴6年来的实修,认为阳明心学是践履的学问,强调立大志养浩然正气,事上磨练养诚敬气质,知行合一提高工作水平。指导实践是阳明心学本有的目的。厘清了阳明心学实修的定义,通过两个实修实例,建立了心学实修的模型,列出实修层级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全人教育视野下心学将从基础课发展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并以《产品经理》和《产业心学》为例说明这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必由之路。郭老师的发言得到了与会专家和评议教授的高度认可。

    研讨会综述
    郭院长发言得到高度认可

    本次大会中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昌大学、湖南大学、暨南大学、南开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等70多所高校、科研和文化机构的17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从朱熹到王阳明”主题从先秦儒家、道家心性思想研究,佛教心性思想研究,北宋五子研究,朱熹及其后学研究,陆象山及其后学研究,王阳明及其后学研究,朱陆异同研究,朱王异同研究等多个分议题进行了学术讨论,大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石洞书院/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心学研究所6年来开展心学现代转化的研究和实践,将面向小范围人群提供现代化的阳明心学教材和实修工具授课,欢迎加入生员中心(二维码附后),同时诚邀全球心学、中外哲学、心理学、人工智能和产业专家学者加入研究团队,共同推动阳明心学的现代转化,以时代精神活化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扫码观看《心学实修和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现代发展》视频
    • 2022年8月1日,聘请浙江省社科院王宇,李旭,金华市委党校陆昇为研究员;
    • 2022年8月14日 “心学讲会”第二期“暨石洞讲坛”第三期在线上举行,中国中医科学院杨秋莉研究员《中医智慧与身心健康》

    鉴古开新,中外会通,经世致用,知行合一,2022年8月14日“石洞讲坛”栏目第三期《中医智慧与身心健康》圆满举行。本期“石洞讲坛”隆重邀请到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心理学研究室原主任杨秋莉做主题分享,由郭杭伟院长主持,326位专家和学习者在线观看和交流。

    杨老师的主题分享结合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从以下八个方面展开:

    1.中医学的生命整体健康观

    2.影响心身健康的因素

    3.中医智慧与“治未病”

    4.五态辨识调心养身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5.养生保健如何做? –认识自己!

    6.中医学养生保健的原则和方法

    7.中医智慧与养生保健——调心养身 !

    8.五态心身辨识系统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杨老师开场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传承几千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哲学心理学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心理。杨老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指出,现代社会很多临床疾病是心身疾病、心理疾病的高发和凸显,而阳明心学中提到的动心、静心、安心都是指需要我们每个人有一个心理健康的状态,从而达到心身和谐、家庭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所以心学对于每个人的成长、心理健康的帮助功不可没。

    杨老师在讲到中医学的生命整体观,指出人的健康应该包括脾胃和、气血和、身心和、天人和。脾胃是后天之本,正气充足则人体阴阳协调、气血充盈调和、脏腑功能正常,能够抵抗外邪侵袭,免于生病,维持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正气不足则邪气容易损害人体,机体功能失调,易产生疾病。只有脾胃和才能身心和“形与神俱”,即“身心健康”,才能天人和“天人相应”,人与天地相应 、人与社会环境和谐。杨老师把影响人的健康归为三大因素,内在因素则是人的人格与体质特征,外部因素与不内外因素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则通过内部因素(心、身)都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治未病”是中医智慧,一是未病先防: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三是病愈防复:强调病后的康复,预后复发。

    如何认识自己?杨老师介绍了自己团队早在1987年原创的“五态人格测验”、和2008年建立的“五五体质测验”,基于《内经》中对“五态人”的描述,根据个体阴阳含量将人格分为: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少阴、太阴5种类型,五态人对应不同的应激状态与调试,可以根据“五态人格测验”来进行自我评估。体质测验则基于中医气血阴阳和八纲辨证的理论,结合临床经验,都是经标准化工作,全国大样本的样本测试建立的。五态人格测验与五五体质检测现已广泛应用与评估与诊断、亚健康状态的辨识与防治、心身疾病的辨识与防治、心理疾病(抑郁症)的辨识与防治等领域。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结,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所以医病先医“心”。中医学养生保健的原则是养生重养心,养心重调神。《素问·上古天真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强调养形,注重生活方式管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养神,注重生命质量。对健康管理和心身健康的几个方面做出了指导。基于杨老师五态心身辨识系统,在健康管理方面,讲求要认识自己,要根据自己的人格体质特征做好生活方式管理,即想的对、做的对、吃的对。

    五态心身辨识系统在健康管理中具有四大方面的优势:消除心理学病因:人格因素、认知模式;消除生物学原因:体质类型、行为方式;培养健全人格;提高应对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纠正偏颇体质类型,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辨识心身,心身兼治,各有侧重,1+1>2;心身共养,促进维护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未来之基本保障!

    五态辨识调心养身系统

    随后郭院长和杨老师展开了交流。郭院长首先对杨秋莉老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认为杨老师用现代心理学量表技术量化了《黄帝内经》中“五态人”阴阳学说,在科学主义盛行的今天努力让大众了解和接受中医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五态辨识调心养身系统给出了人格、体质分类,据此提出饮食养生方案和调心方案,“五态人格测验”在2019年已进入北京市医保收费目录,正是心性之学的现代转化。石洞书院面对小范围人群包括科技产业从业人员,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提供现代化的阳明心学教材和实修工具授课,也在探讨与五态辨识调心养身系统的合作,共同推动心性之学的现代转化,以时代精神活化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郭老师回顾自己199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复试时做了智商和卡特十六项人格测试,其后在心理学界实验室多次做各种心理测试,包括在2020年12月19日聆听杨老师讲课时的五态人格测验和五态体质检测,认为心学实修过程中,人格和体质都会发生希望中的改变,但是要实修得法。“一个只求药方而不服药的人,是不可能痊愈的”,具体来说实修两年后能觉察自身的变化,五年后工作生活学习等外境中发生变化。杨秋莉老师也分享了同样的观点,健全自己的人格,纠正体质偏颇,贵在坚持。

    问答环节中,在线专家和学习者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杨老师和郭院长耐心解答,观看直播人次再次急剧增加,在线的专家和学习者向老师纷纷表示感谢,并期待下一场精彩的“石洞讲坛”。

    扫码观看本期“石洞讲坛”视频

    嘉宾杨秋莉研究员简介

    杨秋莉研究员于1984年7月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毕业后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至今。

    工作37年来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中医、针灸等方面的科研、临床与教学等工作。目前以中医心理学与叙事医学为主要研究方向。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并取得科研成果,论文百余篇。

    • 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主任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病研究院中医心理学与叙事医学研究室主任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顾问
    • 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
    •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 副会长,神志病、养生康复分会 常务理事
    • 北京微创医学学会 副会长
    • 中国保健协会 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精神卫生专委会 顾问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中医心理学)
    • 第一批国家卫健委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2019)

    • 2022年8月16日 金华市委宣传部婺江潮:《以石洞书院为例,“三生”视角下乡村书院现代功能转换的路径探索》

    摘要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书院及其所代表的耕读文明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并与乡村文化的“三生”(生产、生活、生态)重塑相耦合。2017年,有着悠久辉煌历史的石洞书院启动复兴计划,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基于“三生”视角审视,新石洞书院确立“乡村振兴”功能价值,通过回嵌乡土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引入科技文化,为乡村文化生态塑形;突出“以人为本”的功能定位,融合传统书院、现代书院、云端书院的优点,为乡村文化生活铸魂;打造“三维空间”的功能结构,通过拓展延伸书院鉴古开新的教育功能、传道济民的教化功能和经世致用的实践功能,为乡村文化生产赋能。

    石洞书院创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8年),为东阳士人郭钦止捐建,是一所绵延800多年的乡村书院。书院创立之初,延聘永嘉学派之首叶适担任主师席,先后邀请理学之宗朱熹、金华学派之祖吕祖谦等大儒来此讲学,是当时闻名全国“五大书院”之一。在郭氏家族一代代接力资助和努力下,石洞书院得以延续至今。2017年,石洞书院在郭杭伟院长的带领下启动复兴计划,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实践。本文试图从“三生”框架下,梳理石洞书院为代表的乡村书院在现代乡村文化生态、生活和生产中的塑形、铸魂、赋能作用,发挥其示范作用。

    一、重构生态功能,为乡村文化塑形

    乡村书院作为“生于斯、长于斯、兴于斯”的文化载体,与乡村的发展建设天然地融合在一起。梁漱溟先生曾指出:乡村建设就是要“从中国旧文化里转变出一个新文化来”。新石洞书院确立“振兴乡村”的功能价值,传承独立开放的特色,和兼容并蓄的精神,展示与时俱进的时代张力和兼容并包的价值张力,在传承地域文化核心功能的基础上吸纳城市文化、现代文化、科技文化、精英文化等多元文化,为乡村文化生态塑形。

    (一)回嵌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乡村振兴的逻辑起点。长期以来,政府自上而下的指导和乡村公共文化输入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来源。外源性的乡村文化缺乏乡村记忆的情感基础,难以在村落社区中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和思想共鸣。因此,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在“回嵌”乡土,实现乡土文化内涵式发展,推进乡土生态与乡土文化互相配套,从而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与魂。乡村书院是乡村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载体,与地方社会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促进了地方社会文化的发展。石洞书院的倡建者郭钦止出身理学名门,先后师从张九成和杨时。他不固守自己学派,兼收并蓄,一时间书院名儒云集,叶适、朱熹、吕祖谦、陆九渊、魏了翁、陈傅良、陆游、陈亮等先后来此讲学交游,石洞书院也因此被朱熹誉为“焕乎礼义之场,郁乎豪杰之窟”,成为浙东学派中心之一,有力推动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书院存续的800多年中,尽管经历数次重修重建、始终承担教育本族本乡子弟的职责,并积极回应社会和时代需要,为地域文化增加新内涵、新资源,促进地域文化融合贯通。据此产生的乡村本土文化通过横向空间场域中的人际传递,以及纵向历史脉络中的代际传递,在不同的社会成员中塑造出了同样的精神基础。

    乡村书院是古代士人的精神家园,乡村社会的精神象征,在乡村地方性认同的建构中具有重要意义。新石洞书院以原名、原址复兴,通过还原书院建筑风貌,完善书院基本功能,使书院重返村民教育文化生活。极具地方感的乡村书院,以及符合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形式,满足了村民的心理意愿和个性需求,唤醒了村民的共同记忆,成为村民的精神归属。

    (二)融入城市文化,实现文化共生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眼下,乡村面临不同程度的“文化失调”,城乡落差下的乡村文化逐渐式微,呈现出离土化、边缘化和荒芜化的特征。而在传统社会中,乡村书院的人才汇集功能影响了社会成员的横向流动,科举跃升功能影响了社会成员的纵向流动,使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形成乡村补给城市,城市回馈乡村的良性循环。南宋初期,因石洞书院的声望,来自山东、山西、安徽、江苏、湖南等省的学子及浙江省内学子纷至沓来,宋朝宰相乔行简、名臣乔梦符都曾就读于此。“仙子吹笙招鹤舞,骚人得句伴猿吟。个中便是蓬莱岛,何必迢迢海上寻!”魏了翁的这首《题石洞》描绘了当时石洞书院人才荟萃、交流学术的盛况。不仅如此,从石洞书院走出的学子,不忘回馈乡梓,明万历年间,郭文达弃官重修石洞书院。抗战时期,上海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教授郭莽西携妻叶迦予修缮石洞书院,并在此开办战时文化补习学校。现任石洞书院院长郭杭伟是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同时也是一名从小在石洞书院边长大,深受书院文化的影响的郭宅人。

    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基础,耕读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乡村书院是乡村文化的孕育地,耕读教育的主阵地,能够促进都市人的生命觉醒,安放“乡愁”。石洞书院通过国学教育搭建起了农村和城市生活桥梁,通过城乡文化的“双向涵化”,弥补城市生活与乡村文明的割裂,实现乡村文化价值的均衡发展。

    (三)引入科技文化,推进文化共享

    对乡土文化的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更不是单纯的复古怀旧,而是推进乡土文化的创新。书院的山长和教师,作为书院教学和学术活动的核心,决定着书院教学研究的特色与发展方向。石洞书院所延聘讲师风格各异,涵盖了南宋当时学术的主要流派,东南三贤中的朱熹和吕祖谦都曾执教石洞书院,并在此著书交游。永嘉学派的叶适曾担任石洞书院山长,并撰写《石洞书院记》,永康学派的陈亮也应邀赴石洞书院讲学。在多元文化浸润下,石洞书院逐渐形成“兼容并包、经世致用”的书院精神,并在时代的潮流中不断传承和创新。

    石洞书院现任院长郭杭伟老师是中科院电子研究所博士,有着深厚的理工科背景。他是中国集成电路第一代产品经理,具有25年芯片设计工作经验。在他的带领下,石洞书院的课程既涵盖兵法、理学、心学等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也包含微电子、电气和心理学等现代学科课程,通过弘扬融合科技产业的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科技知识。

    书院与科技的融合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古已有之。明朝时,白鹿洞书院就已经敏锐感受到了实用知识,尤其是西方的自然科学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行书院改革,邀请传教士利玛窦来讲授天文历法、数学、机械等知识。晚晴时的上海格致书院由科学家徐寿创办,传播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当下,石洞书院科技赋能的书院文化得到了书院界的广泛关注。2019年,郭杭伟应邀参加《中国民居》杂志主办的书院复兴研讨会,2021年,应邀参加书院文化传承与教育改革创新高峰论坛暨第七届全国书院高峰论坛,并作《复兴书院鉴古开新-兼谈心学赋能科技创新》的报告。

    二、重建生活功能,为乡村文化生活铸魂

    在城镇化、现代化浪潮的席卷下,乡村文化建设存在“格式化”现象,忽视了农民作为乡村建设的主体性和村庄的文化个性。与此相对应,乡村文化悬浮化、乡村书院空心化。石洞书院致力于全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突出“以人为本”的功能定位,提炼地方文化中具有生命力的部分,完善本土文化样式,凝聚人心,激活村民的发展意愿。通过会讲课程等、研修课程等常态化的教育活动,聚合乡村的血缘、地缘和业缘,构建文化共同体。继承门户开放的书院精神,打造无边界书院,使古老的乡村书院发出现代回响。

    (一)在地化的传统书院,打造文化地标

    乡村振兴需要乡村文化的加持。乡村文化差异,彰显出“地方蜂鸣”的特色,为乡村发展创造了可持续的活力。乡村的文化禀赋,是乡村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不断演进构成的,突出了人的主体性,体现了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自石洞书院创立以来,就成了所在地郭宅村村民的精神所系,创始人郭钦止将自家山、田、书捐献院中,请名师为山长,教授族之子弟及乡里俊秀。他去世后,“诸子修之不废。”元至清,石洞书院时有兴废。到“文革”期间,石洞书院被村民拆除保存。1995年,村民集资数十万元重建。到2015年,村民为恢复石洞书院旧时风貌,又对书院进行重新修缮。如今的石洞书院,兼具体历史文化价值和生态美学价值。走近石洞书院,朱熹摩崖题刻“石洞之门”清晰可见,书院内,陆游《郭氏山林十六咏》里的景点如月峡、高壁岩等景点逐步还原,古意盎然。书院外,一池碧波,宛如仙境。

    除了物质形态的乡土文化,非物质形态的乡土文化依然值得重视。胡适先生曾发出感叹:书院之废,实在是吾中国一大不幸事。离开了书院的乡村走向了文化贫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村民文化自觉意识的增强,复兴乡村书院以传承地域文化成为共识。郭杭伟院长集结志同道合之士创立浙江省石洞书院文化促进会,促进会成员走访村里的非遗传承人和郭宅中学和小学的历任教师,收集历史典故、民间故事、民风民俗,用在地化知识盘活乡土文化资源,梳理村庄全貌,村庄环境,历史建筑等重点要素,帮助乡村守住乡村文化根脉。在促进会乡贤们的共同努力下,石洞书院所在地郭宅成功申请成为浙江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和国家级传统村落。

    梁漱溟先生曾指出:“农民自觉,乡村自救,乡村的事情才有办法”。郭杭伟院长等乡贤们重新整理村志、家谱、村史等集体记忆,解码乡村文化基因,使“历史传说”“历史名人”“民风民俗”等脉络清晰的本土文化重新进入村民视野,为村民提供了文化和精神滋养,为乡村发展注入了精神动力。

    (二)在场化的现代书院,构建文化共同体

    石洞书院偏安一隅,却能领风气之先,成为全国的学术中心,原因在于它能与历史同步,与时代同行。石洞书院创建背景是南宋三次道学之禁,第二次禁道学高峰期,郭钦止创建石洞书院。第三次禁道学期间,郭钦止的儿子,石洞书院的第二代主人郭津扩大书院规模,保护了朱熹、叶适等学者,使理学之脉得以延续。其父子的远见卓识得到了世人的钦佩,陈亮称其父子为“东方学者”“学之初兴”的创导者。现任石洞书院院长郭杭伟立足学术前沿,关照社会现实,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他以深耕继承电路20多年的学术背景,潜心研究孙子兵法和阳明心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科技产业的应用,提出传统文化赋能科技产业的观点,推出心学赋能科技创新的产业心学这一专题课程。他同步开发的《产品经理专业人士》实践教练课程,入选工业与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培训项目。

    历史上书院的发展,是多种社会力量交互作用,共同促进的结果。新石洞书院继承开放包容的书院精神,聚合了多元力量参与书院建设,如致力于乡村振兴的学者、企业家、志愿者、公益团体、地方文化人士、农村能人、返乡青年等。石洞书院全盛时期,不仅生源遍布全国各地,而且延请的老师如朱熹、吕祖谦等更是足迹遍布全国书院,积极宣传自己的学术主张。新石洞书院继承了自由讲学的书院传统。郭杭伟先后在第二届东阳人大会,第二届、第五届海峡两岸应用国学论坛,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论坛,阳明心学终南山论坛作报告或发言,应邀在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金华市委党校等学校讲授《集成电路产业与领军人才培养》等课程,将石洞书院的声音传播到全国各地。

    (三)无界化的云端书院,铸就文化高地

    南宋初期,石洞书院讲会、会讲、学术交流活动频繁,讲会教师囊括了当时几乎一半的顶尖学术力量。为复兴当时盛景,推动石洞书院在新时代发展,郭杭伟在住建部书院复兴研讨会上提出无边界书院的概念。他强调要借助互联网平台、数字化手段开展研讨和培训,把石洞书院“兼容并蓄,经世致用”的书院精神传播到世界各地。在郭杭伟无边界书院影响下,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稽山阳明学友会以及东阳籍专家学者纷纷加入石洞云端书院。目前书院已组建社科部、科技部两个专家团,参与组建了心学研究所,邀请全球心学界、高等教育界、创投基金和科技企业、人才培训和服务机构参与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石洞书院创新开设“石洞讲坛”,在浙江省委组织部门指导下,邀请专家学者给浙江乡亲作报告,讲坛以直播或录播的形式线上举办,每月一场。2021年1月,石洞讲坛第一期开讲,由北京广安心理研究院的张守春老师作《从远古走来的中医心理学》专题讲座。此后,《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与书法艺术》等课程相继上线,这些课程可以通过回放供学员重复学习。2022年1月,石洞书院企业微信试运行,企业微信群每日发布传统文化知识,内容涵盖“传习录拾遗”、《论语》等传统经典知识,为学员开启终身学习计划。

    历史上,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吕祖谦的婺学,叶适、陈亮的事功之学等南宋三大学派的思想都曾在石洞书院汇集,多种思想的交锋,催生了浙东学派的思想,石洞书院因此成为浙东学派中心之一。新石洞书院发扬兼收并蓄,勇于创新的书院精神,将哲学运用在产业上,以心学赋能科技创新,破解卡脖子的科技难题,帮助解决企业家实际困难,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新石洞书院与西安交通大学浙江研究院合力推出线上科技领袖创新研习班,用AI等科技手段弘扬阳明心学,平台当前已经有科技产业骨干、专家学者和管理部门的领导上千人。新石洞书院入选浙江省数字研学发展中心省级试点,通过云端书院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丰富的研学课程。新石洞书院汇集有关专业力量,将乡村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建立专题数据库;建设并运维石洞书院网站、“石洞飘遗芳”微信公众号,及时更新推送书院信息;编辑百度词条“石洞书院”和“郭钦止”,修正数字地图中石洞书院的位置及POI信息,提高石洞书院的影响力。

    三、重整生产功能,为乡村文化赋能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生产要素的重组,更是于文化要素重塑。重塑乡土文化,需要开启结合时代特点的“文化再生产”模式。新石洞书院重新整合教育学习、社会教化以及撬动地方文化集群发展等传统功能结构,推进教育功能再延伸,社会功能再发挥,实践功能再拓展,创新打造人文、和谐和实践空间。

    (一)鉴古开新,天人合一的人文空间

    古代书院教育与现代教育相比,最鲜明的特色是“用环境进行教育”,即寓人文教育理念于自然山水中。古代书院多选址大多在山水秀美、风景形胜之地,书院建筑也多与自然亲切互动,体现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文化意象。石洞书院位于紫阳山脚峡谷中,三面环山,峡谷口两侧山岩壁立,如同两扇石门,上面刻着朱熹题字 “石洞之门”。山“门”前有一棵大樟树,守护者四合院式的书院建筑。院前有一湾溪水,院后为紫阳讲堂,两院两侧是斋舍,院内有清旷亭、月峡、小烂柯等著名景点。文人墨客流连其间,留下了不少诗篇,如叶适在《石洞书院》一诗中描绘了石洞书院的好石、好泉以及自己在书院内恬淡寡欲、怡然自得的读书生活。新修缮的石洞书院以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庄重典雅的书院建筑提升了乡村文化格调,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净化心灵的审美情趣。

    钟情山水体现了古代士大夫对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追求。古代书院既能满足隐士远离尘嚣、陶冶性情、独善其身的理想,又能满足士人寒窗苦读、考取功名,兼济天下的愿望。庆元四年(1198年),朱熹避居石洞书院,潜心学问,改定《大学章句集注》《诚意章句集注》,力图再造自由讲学之风,以复兴中国文化。新石洞书院项目是东阳博士联谊会的成果,是东阳籍高端人才主动搭建交流学习平台。它犹如高高擎起的一面旗帜,召唤着东阳乡贤回归乡土,形成“家乡共同体”回报乡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尊重个性禀赋、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耕读教育是乡村书院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迈向未来的启慧教育。石洞书院的创立者郭钦止捐田数百亩充当书院学田,用于师生耕读实践和书院运营。随着人类进入生命科学、生态科技的新时代,石洞书院逐步推进耕读体验研学活动,通过打造有人文温度的教学、营造自由研讨的氛围,使书院成为人们安顿身心的人文家园。

    (二)传道济民,家国同构的和谐空间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书院是乡村教育之体,是醇正风俗之源。乡村书院是社会教化的重要载体,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丰富的德育教育经验。石洞书院践行“以传道而济民”的教育宗旨,教学内容由身及家,由家及国,教育学生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和志向,并重视学生的人格养成与道德实践。例如,曾在石洞书院担任讲师的吕祖谦,在其制定的《乾道五年规约》《乾道六年规约》等学规中,首先要求学生以孝悌忠信为本。石洞书院常通过讲会这种“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将儒家忠孝文化传递给社会大众,对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起着重要作用。国学大师季羡先生曾说:要利用书院的形式,加入新的内容,使它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新石洞书院致力于打造新时代的精神文化中心,它与图书馆合作,关注和收集地方文献,锻造文化粮仓,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牵手农村文化礼堂,积极保护特色文化、弘扬民俗精华;积极挖掘乡村自身的文化系统和价值体系,通过,实现对传统价值的系统修复和回望,如筹建郭子仪纪念馆,发挥榜样和先贤的力量,弘扬传统美德,切实改变老百姓的精神状态;联合教育部门,计划打造东阳最大的国学教育基地和农民书画院;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通过文化志愿服务和文化实践项目,践行时代新风。

    石洞书院创立之后,东阳民间兴学重教之风逐渐兴起,书院数量一度位居全国第四,浙江第一,称誉全国,正如《东阳县志》载:“诗书讲诵相闻,旁郡他邑不及也。”在书院精神的浸润下,东阳人才辈出、百家争鸣,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之乡。2020年,石洞书院发起东阳书院日,保护书院遗存,活化书院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厚植地方文化基因。在石洞书院的倡议下,东阳市政协编撰完成《东阳书院》书中挖掘阐释了东阳的书院文化,介绍了不同时期79所东阳书院,推动本土文化知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三)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实践空间

    书院是国学教育的重要载体。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融入生产生活。石洞书院除拥有心学精解、《论语》解读等国学课程,产品兵法和产业心学等特色课程和研修课程,还召集了一批传播传统文化的志愿者,开展了3年家庭教育培训探索,培训对象包括幼儿教师、幼儿家长及社会大众,影响了培训学员的教育观和人生态度,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此外,石洞书院还积极与高校合作,协助西安交通大学举办东方文化沙龙,与专家学者以及高校学子研讨东方文化在科技、工业、农业等企业应用。

    石洞书院是南宋浙东事功学派的中心,事功学派的代表人物如永嘉学派叶适、永康学派陈亮都曾在书院讲学。新石洞书院继续发扬事功精神,主动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依托自身优势,先后向金华市人大提交《关于书院文化保护和文旅产业规划》提案,向东阳市人大、政协提交《关于书院文化保护和文旅产业规划》,推动政府及社会力量重视并启动书院保护工作,提出传统书院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方法。比如,推进书院文化与特产产业的结合,根据陆游诗《石洞饷酒》《饮石洞酒戏作》,挖掘石洞酒文化,打响石洞酒品牌;以“书院+”为导引,以文化反哺的形式,推进研学旅游及其他乡村文化业态发展。2021年,民办非企业单位东阳市石洞书院正式注册,以民办非营利的运营方式,接受社会社会各界捐款,向社会大众推出公益国学课程或读书会并提供智力服务。同年,石洞书院与西安交通大学浙江研究院领军人才服务中心合作,借助领军人才服务中心专家资源优势,面向科技产业和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开展人才培训与咨询,为政府、企业输送高层次人才。建立人才中心和生员中心企业微信群,打造创业者、科技工作者、企业家的交流平台。2022年,石洞书院智库联盟建立,通过聘请本地专家学者为智库专家,为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知识产权、出版物、撰写调研报告等智力服务,开创了民间智库的书院模式。此外,石洞书院还在杭州和上海设立分院,将书院文化和书院精神推广到全国各地;创建乡村振兴社区微信群,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本文系金华市社科联重点课题;作者单位:中共金华市委党校)

    婺江潮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zGPpxIeQDcbHvqF2CxP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