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历史

南宋辉煌

石洞书院位于浙江省东阳市郭宅村(史称长衢),公元1148年由郭钦止倡建。据清道光《东阳县志》载:“宋绍兴年间,邑人郭钦止于洞前建屋一座,题曰‘石洞书院’。延龙泉叶适(水心)主师席,以教授族之子弟及乡里俊秀。当时常寓此者,如朱熹、吕祖谦、陆游诸贤,皆有题识。由此石洞之名大显。”

郭钦止(公元1128-1184)
郭钦止(公元1128-1184)

书院始建的背景是南宋三次道学(即理学)之禁。第一次是高宗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十二月,两位宰相赵鼎和张浚在军事策略上意见不同,赵鼎落职,他所褒崇的伊川(程颐)之学也受到冲击。第二次起始于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赵鼎与高宗和秦桧在宋金议和问题上发生冲突。赵鼎再次罢相,秦桧独揽大权,“两据相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祸心,倡和误国,忘仇伦。一时忠臣良将,诛除略尽”。第三次起始于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枢密都承旨韩侂胄与宰相赵汝愚发生冲突。韩侂胄当权后将理学斥为伪学,悬以厉禁,规定必须声明“非伪学之人”,才能做官、升迁,必须保证“不为伪学”者才能参加科举考试。又发布伪学逆党党籍,开列的五十九人中,有朱熹、彭龟年、陈傅良、楼钥、吕祖谦、吕祖俭、吕祖泰、叶适、杨简、袁燮、蔡元定各派。著作遭到禁毁,人也被发配驱逐,甚至还有人要求斩杀朱熹。一时之间,“老师宿儒,零替殆尽;后生晚辈,不见典型”,各派弟子中,还有部分“依阿巽懦者,更名他师,过门不入,甚至变异衣冠,狎游市肆,以自别其非党”。

朱熹(公元1130-1200)

就在南宋第二次禁道学高峰的公元1148年,郭钦止挺身而出,捐田数百亩和石洞之山为书院产业,以家中藏书充实书院,延请学者来讲学。在第三次禁道学期间,石洞书院第二代主人郭津扩大书院规模,勇于表明自己不愿曲学阿世,跟在世人后面批判朱熹、叶适、楼钥三位学者的独立精神。此事由宋人曹彦约以崇敬之笔记录下来:“此郭氏《石洞书院记》,叶水心之所作,楼攻愧之所书,朱晦翁之所题,为当代三绝矣。希吕继先志而述其事,求其文与笔而皆得之,近无此比。然方庆元戊午之冬,党论方炽,士大夫恐挂名三公间,若将浼己。希吕独于此时不以冷暖随世道,取三公于摈弃中,而曰“吾欲为门户,重资章甫,而适越人,当笑之而居之不疑”,其高见远识,笃信好学,余子万万不侔也。”文中叶水心、楼攻愧、朱晦翁即叶适、楼钥、朱熹,皆是列名“逆党党籍”中的首要分子。希吕为石洞书院第二代主人郭津之号,在党禁之中,自标门户,其追随理学的忠勇之气,其坚守书院讲学的远见卓识,皆令人钦佩。正是这些为往圣继绝学的践行者,使理学和书院薪传不替。(邓洪波《中国书院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叶适(公元1150-1223)
叶适(公元1150-1223)

郭钦止(公元1128-1184年),字德谊,汾阳王子仪公17世孙。早年拜师横浦张九成,后者从学杨时,而杨时为二程弟子,被称为‘程氏正宗’。南宋禁道学高峰的1148年,他挺身而出创办石洞书院。捐田数百亩和石洞之山为书院产业,以家中藏书充实书院,保护了朱熹、叶适、楼钥等大家,理学薪传不替,维命于危难之中;

朱熹撰《郭钦止墓志铭》“才百夫之特而身不阶于一命,志四方之远而行不出乎一乡,然而子弟服师儒之训,乡闾识逊悌之方,霍然其变豪杰之窟,焕乎其辟礼义之场”。叶适《石洞书院记》称钦止“以学易游而不以物乐厚其身,以众合独而不以地胜私其家”。陈亮称其父子3人为“东方学者”,是“学之初兴”的有力创导者。

来往大儒中“东南三贤”有其二(吕祖谦、朱熹),南宋理学有其宗(朱熹),金华学派有其祖(吕祖谦),永嘉学派有其首(叶适),再加永康学派的代表陈亮和诗人陆游,各学派的泰斗在此切磋讲学;       郭钦止师出名门却不固守自己学派,做到了兼容并蓄。其教学不以科举为目的,注重实学,精思论辩、躬行实践,注重经济之具,探求富国强兵之道,做到了经世致用。石洞书院成为浙东学派中心之一,浙学在此区域形成。

吕祖谦(公元1137—1181)
吕祖谦(公元1137—1181)

守望文化家园,传承历史文脉,《钱江山水诗路:诗路文心,歌画东阳》对石洞书院做了特别介绍。2021年3月14日浙江电视台首播。

浙江诗路文化大讲坛.石洞书院

(上云端书院看完整视频)

明清重修

明天启辛酉(公元1621)期间,郭氏裔孙顺斋公郭文达捐款重修石洞书院,贡修龄撰写《重建书院记》:“东阳石洞旧为先生讲学处,距今五百载而题咏如新,使人仰奇峰聆瀑涧,俨然先生横经危席,宣流法音也。郭氏世居其地,宋有郭德谊者始肇讲堂,今裔孙郭文达山阳宦归,捐槖重建,可谓振兴名教者矣。”

其后,清嘉庆戊午(公元1798年)又合族修缮,新起房屋十数间供居住。

清同治戊辰(公元1868年)又合族重修。

抗战砥砺

民国初,祠堂办学堂,书院虽停办,但祀祭修葺不废。

抗战期间,上海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教授郭莽西及其妻叶迦予变卖家业田产廿五秤,把家里准备建房的木料雇工运到石洞书院,修缮紫阳讲堂,增添桌椅,1938年在此开办战时文化补习学校;招收初中高中学生各一班,延黄学龙等名师任教,后因战乱而停办。

近代荒芜

1966年石洞书院房舍被彻底拆毁。

清朝顺治戌子(1648)夏吴其仕避寇到长衢,携朱熹画像留为书院之宝,朱熹像画于公元1190年,时朱熹六十一岁。同样在1966年破四旧时,朱熹像在郭宅一村蚕桑公房内批判后失踪。此像有二张,一张是真像,一张是仿像,我们期待朱熹的画像能早日回归石洞书院。

接力复兴

改革开放后,历史文化得到重视,朱熹、王徕题刻“石洞之门”“流觞”“月峡”“岚关”等,1983年4月13日被列为东阳市重点文物保护。

1995年9月26日郭宅镇党委镇政府顺应民心,弘扬崇文重教优良传统,发文成立“重建石洞书院”筹建委员会。所需资金主要由民间集资。

集资文件

1995年9月29日东阳市五套班子领导参加奠基,东阳市长楼国华当场挥毫写下了“石洞书院”四字。横店集团总裁徐文荣题了“石洞书院发扬光大”。浙江省团委副书记、东阳市委副书记陈金彪(现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参加了奠基仪式。

奠基典礼照片

1998年2月11日由郭宅镇书记贾天其、镇长朱志杰陪同东阳市委书记杨守春视察书院,杨守春书记题写了“郭宅石洞书院”。

1998年10月19日朱熹铜像(高1.8米,重1吨,中国美院雕塑系主任仲兆鼎教授堆塑,杭州制氧机厂承制)浇铸成功,11月3日举行落成庆典,东阳市委市政府康益民、楼国华、卢启元、李惠兰、杜土木、徐荣恬等参加了剪彩。

石洞书院全景
石洞书院全景(1998年)

2009年记者发现:“但近几年来,石洞书院经常大门紧闭,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进入书院,却见筹委会和管理处主任室大门紧闭,办公桌上是厚厚的灰尘,两边的斋舍里堆满了柴草,文史资料陈列柜摆放杂乱,屋檐下破旧的红灯笼随风飘摇,一片萧条景象。”之后由当地村委会进行了改建。

因城镇化快速推进,村庄败落,居住人口锐减,近年来石洞书院已经完全丧失藏书、教学、祭祀的功能。2017年5月,参与90年代石洞书院重建的郭望嵩老师去世,直接触发石洞后学启动了书院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