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今年是陆游诞辰900周年,放翁与石洞书院郭氏有深厚友谊,所以筹建陆氏文化书院,书院传家风,家训育英才。南宋初六十年内长衢郭氏三代族人共创办石洞、西园、南湖、高塘、青溪、籯经、洛阳共7座书院,分别侧重研究、学界交流、蒙学、藏书等,形成教育群落,宋后明、清、民国和新中国七次重修,石洞书院规模和延续办学时间空前,培养了大批学子。希望重修石洞书院后,邀请陆氏后人900年后再聚首!也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同道提供陆氏在石洞书院交游讲学的资料,以期续编石洞书院志,感谢!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与浙江东阳的石洞书院渊源深厚。

石洞书院由南宋学者郭钦止(字德谊)于绍兴十八年(1148年)创建于东阳郭宅石洞口村。郭氏“割田立屋”,倾尽家财兴办书院,广邀名家讲学,使之成为浙东学术重镇。朱熹、吕祖谦、叶适、陆游等大儒均曾在此讲学。
书院主师席叶适的《石洞书院记》详述了石洞的开发、修建过程及建成后的美景。郭钦止认为此美景“偶出于吾庐,非赐予者”,故设书院,旨在使子孙“勤而学于斯学,其可以专”,并“使乡里之秀并焉”。为此,他“礼名士主其学,徙家之藏书以实之,储洞之田为书院之食,而斥洞之山为书院之山,示不敢私有也”。书院虽以“书院”为名,实则“内有园亭诸名”,兼具园林之胜。
陆游曾多次造访石洞书院,特别是在1186—1189年间巡察浙东茶盐事务时专程到访。他的行程兼具公务考察与学术交流。陆游特别钦佩郭钦止“不以厚其家为计,而以淑士为心”的胸怀,感叹其散财兴学的境界远超世俗。
书院的升华与陆游的诗文
陆游的题咏与文章,使石洞书院从学术中心升华为融合自然、人文与士人精神的文化象征,其影响绵延至今。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饰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合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著有《剑南诗稿》、《南唐书》、《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在《剑南诗稿·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谈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里,陆游一方面道出了古人读书、做学问从来不易,须勤奋刻苦,不遗余力,少年努力,老有所成;另一方面更强调了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不够的,与实际相比还是肤浅的。要真正理解和掌握书本中的知识,把书本知识变为实际的本领,还是要靠躬身践行。
“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在《剑南诗稿·读书》中提出:“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这里,“元元”是指庶民、百姓。陆游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富贵而读,是为了百姓而读,表达了陆游高尚的读书情怀,值得我们学习。
他对于石洞书院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对书院的升华起到了重要作用。陆游是南宋的著名大家,他到石洞书院讲学论道,足可以从陆游对石洞书院的诗作中对书院的态度和贡献。陆游虽然没有直接创办书院,但他通过自己的诗歌和文章,积极倡导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他的许多作品都表达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陆游在地方任职期间,积极推动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支持和鼓励地方书院的建设。他相信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出更多有才华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陆游的石洞诗作
陆游在石洞书院期间留下诸多诗篇,至少有二十余首,收录于《剑南诗稿》及地方文献、郭鈇编著的《石洞贻芳集》,主要包括两类:
1. 《郭氏山林十六咏》:此组诗创作时间不详,吟咏书院内十六处景点,融写景与抒怀于一体,语言质朴,借景言志,充分体现了陆游“闲适细腻”的诗风。其笔下的景致或清丽奇峭,或迷离恍惚,既契合郭氏山林的自然特色,又折射出诗人的情感,具有“模写事情俱透脱,品题花鸟亦清奇”的特点。这些五言古诗不事雕琢,冲口而出,同时笔墨工细,圆熟熨帖,生动实践了陆游“渔舟樵径,茶碗炉熏,或雨或晴,一草一木,莫不著为歌咏,以寄其意”的创作理念,亦如钱钟书先生所评,展现了其诗作中“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帖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的另一面。
代表诗句:
清旷亭:“俗士洗褊心,达人增旷怀”
小烂柯:“山中一枰棋,尘世底事无”
药圃:“吾友子郭子,高趣可与侔”
这十六首诗已成为书院景观永恒的文化符号。

2. 咏酒诗:均收录于明代郭鈇所编《石洞遗芳集》,生动记录了陆游与书院主人郭钦止(自号“东阳曲酿道士”)及后人的交往情谊。陆游讲学时,常痛饮东阳酒,甚至“醉倒桥边人不怪”。即便晚年退居山阴(今绍兴),他仍对东阳酒情有独钟,郭钦止家属常为其送酒。收到友人赠酒,他曾喜赋诗篇:“山崦寻香得早梅,园丁又报水仙开。独醒坐看儿孙醉,虚负东阳酒担来”。
绍熙元年(1190),65岁的陆游罢官回到老家山阴后,获悉友人叶适在东阳石洞书院执教,即赶往相会。在石洞书院,陆游初品石洞酒,甚是惊艳。回到故乡后,他收到了郭希吕送来的石洞酒,欣然作诗《谢郭希吕送石洞酒》,又名《石洞新酿》:“从事今朝直到脐,春和盎密却秋康,色如夷甫王麈尾,价敌茂陵金裹路,瑞露颇疑名太过,泉犹恨韵差低。山园雪后梅花动,一常须手自携。“在诗末,陆游还注释:“桂林瑞露得名甚盛,岐山橐泉价冠秦蜀,然失之太劲,皆不可望石洞者也。“在他看来,当时被称为名酒的“桂林瑞露一岐山橐泉”都酒劲太大,滋味均不如石洞酒,82岁时,陆游再次收到郭希吕饱酒,喜作《幽居遣怀》:
“斜阳孤影叹伶仃,横案乌藤坐草亭,闲久更知贫有味,病多那责药无灵。农书甚欲从师授,忍字常须作座铭。更喜友生能酒,欣然一醉倒长瓶。
代表诗作:
《石洞饷酒》(七古):“忘忧自古无上策,欲饮家贫酒杯迮”
《饮石洞酒戏作》(七律):“酣酣霞晕力通神,澹澹鹅雏色可人”
《谢郭希吕送石洞酒》(七言):“从事今朝真到齐,春和盎盎却秋凄” (注:郭希吕为郭钦止长子郭津字)
《霜夜》:“黄甘磊落围三寸,赤蟹轮囷可一斤。更唤东阳麴道士,与君霜夜策奇勋。” (此诗亦为两人对饮的写照)
《幽居遣怀》
时代背景下的情谊与风骨
陆游与石洞书院的深厚情谊,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更显珍贵。公元1195年,南宋朝廷爆发“庆元党禁”。权相韩侂胄打击异己,将支持政敌赵汝愚的官员和学者斥为“逆党”或“伪学”(如朱熹理学),大规模罢黜迫害。这场持续至1202年的政治风暴,沉重打击了南宋乾道、淳熙年间的学术繁荣,是知识分子的一场浩劫。

正是在这种高压环境下,郭钦止及其家族收留并支持朱熹、吕祖谦、叶适、陆游等大儒在石洞书院讲学论道,其所需之勇气、智慧及承担的政治风险,非同寻常。这深刻反衬出书院作为学术净土的价值,以及陆游等人与之情感的深度。
陆游一生倡导教育救国,其“力学笃行,教化人心”的理念与郭钦止建院初衷高度契合。他在文中暗喻书院如“涧声泠泠,如金石奏”(山涧清响如金石之音),象征着学术清流对浊世的涤荡力量。

结语
陆游与石洞书院的故事,是文人相重、文脉相承的南宋风骨缩影。陆游以其如椽巨笔,为这座民间书院赋予了永恒的文化生命,使其超越时空,成为中国古代书院史上一段不朽的佳话。
附录:陆游相关诗作选录
(此处按原文格式列出《郭氏山林十六咏》、《石洞饷酒》、《饮石洞酒戏作》、《东阳郭希吕吕子益送酒》、《谢郭希吕送石洞酒》、《霜夜》、《幽居遣怀》等诗全文)
郭氏山林十六咏
(宋)陆游
1.清旷亭
胜游谢车马,从此始青鞋。
俗士洗褊心,达人增旷怀。
2.小烂柯
山中一枰棋,尘世底事无。
若复计胜负,与彼亦何殊。
3.倾月
种梧待凤雏,此计乃可笑。
不如看月堕,与子舒清啸。
4.高碧岩
我诵明逸诗,豹林不可到。
斯山幸不远,何日攲纱帽。
5.閟云关
白云如高人,择友尚傲世。
朱门客三千,一点不可致。
6.药圃
采芝夏黄公,卖药韩伯休。
吾友子郭子,高趣可与侔。
7.飞雪
我昔游青城,六月对雪山。
吴蜀渺万里,安得在此间。
8.玉佩
群仙停鹤驭,玉佩摇空山。
金丹定分子,往缀通明班。
9.韫玉岩
苍崖韫白璧,欲上渺无路。
但照太史占,虹气贯宝婺。
10.笙鹤亭
兹山多异境,飞仙亦悦驾。
勿遣俗客来,恐妨笙鹤下。
11.倚剑
悬瀑若剑立,空潭如镜平。
未能照魑魅,且用斩长鲸。
12.壶天阁
吾庐在目中,日可理轻策。
乃知壶中天,端胜缩地脉。
13.石井
酌泉咽冰玉,肺腑生渗凛。
老夫桑苎家,颇欲续水品。
14.玉泉
摘玉毁珠瓒,蒙庄有深指。
向郭不能传,千载付吾子。
15.桂壑
小山有桂枝,名自骚人传。
我欲辨其族,衰病空慨然。
16.月峡
我昔泝三峡,仰天如匹练。
安得中天月,正用此时见。
咏酒诗六首
石洞饷酒
宋·陆游
忘忧自古无上策,欲饮家贫酒杯迮。
今朝鹊喜报远饷,未坼赤泥先动色。
鱼长三尺催脍玉,巨蟹两螫仍斫雪。
勿言地僻少过从,清风明月俱吾客。
驱除二竖走三彭,零落眼花生耳热。
陶然酣卧听松声,媿尔公卿足忧责。
饮石洞酒戏作
宋·陆游
酣酣霞晕力通神,澹澹鹅雏色可人。
一笑破除垂老日,满怀摇荡隔年春。
梅花的的吹初破,杨柳纤纤染未匀。
醉倒桥边人不怪,西曹免护相君茵。
东阳郭希吕吕子益送酒
宋·陆游
山崦寻香得早梅,园丁又报水仙开。
独醒坐看儿孙醉,虚负东阳酒担来。
谢郭希吕送石洞酒
宋·陆游
从事今朝真到齐,春和盎盎却秋凄。
色如夷甫玉麈尾,价敌茂陵金褭蹄。
瑞露颇疑名太过,橐泉犹恨韵差低。
山园雪後梅花动,一榼常须手自携。
霜夜
宋·陆游
黄甘磊落围三寸,赤蟹轮囷可一斤。
更唤东阳麴道士,与君霜夜策奇勋。
幽居遣怀
宋·陆游
斜阳孤影叹伶仃,横案乌藤坐草亭。
闲久更知贫有味,病多那责药无灵。
农书甚欲从师授,忍字常须作座铭。
更喜友生能饷酒,欣然一醉倒长瓶。

联系石洞书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跳转公众号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