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诗话数哪家?石洞书院志愿者中心。当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石洞书院这个有着877年历史的古老书院正在焕发着新的生机。遥想当年,朱熹、吕祖谦,陈亮,陆游讲学论道,照的也是这轮明月吧?静静俯瞰人间清醒。

(黄欣雯老师提供)
今夜,当石洞书院的千年文脉,邂逅中秋佳节的团圆月色,一场跨越时空的诗话雅集,一场传统与现代的美妙相遇,一次文化传承路上的温馨驻足,在天涯此时间悄然启幕。
NO.1 萌趣 IP贺中秋

(杨雅致老师提供)
书院门前,身着素袍、憨态可掬的 IP 形象,成为中秋氛围里最灵动的注脚。它或手捧 “中秋快乐” 礼盒,满载鲜果笑意盈盈,传递着节日的温暖;或于月光下高举 “石洞书院” 卷轴,笔砚在侧,似要续写千年文脉;又或静坐湖畔,一盏星灯、一弯小月相伴,把古意揉进静谧夜色。这个萌趣化身,打破时空壁垒,让厚重的书院文化,以亲切活泼的姿态,叩响当代人的心门,成为连接传统与当下的诗意纽带 。
NO.2曲水流觞进行时
中秋的诗意在石洞书院志愿者群中流淌,藏也藏不住。

《石洞书院·数智新章》
杨雅致
石洞书香远,爱为灯与帆;
利他心作舵,破浪济人寰。
格物明真理,创造启新关;
技术为舟楫,代码织星汉。
数据生慧海,算力越青山;
少年担家国,携手向光宽。
院长郭杭伟妙语连珠,“中秋送礼哪家强?书院月饼数石洞”,打趣中尽显对书院特色的自豪。“桂壑月峡蜂儿榧,中华书院聚满堂”,援引石洞十六景,将书院古韵与中秋团聚意趣相融,又笑言 “打磨一下”,尽显对文化表达的用心。
当杨雅致提及 “变成当代数字化时代的书院,让更多年轻人变得更有价值”时,郭杭伟豪情回应 “重现南宋盛况,甚至比南宋再好一点点”。古今对话间,是对书院传承创新的期许。“曲水流觞” 接龙倡议下,郭杭伟《书院抒怀》一气呵成,从石洞月饼的 “真情”,到 “碧湖月峡笙鹤亭” 的景致,再关联 “复兴中华书院” 的目标,把中秋情思、书院底蕴、未来愿景,凝练成动人诗行,群聊里的一来一往,是当代书院人对中秋文化、书院精神的鲜活诠释。

石洞中秋诗欣赏
无题
徐小群
石罅吐寒碧,
清声落远岑。
谁持一瓶雪,
来洗世间心。

《书院抒怀之一》
石洞千年月饼馨,中秋送礼乐康宁。
中华书院诚相聚,月峡碧湖笙鹤亭!
注:己巳中秋郭杭伟于线上曲水流觞,得张志强,郭星明等老师指正。
①。句3为2022年所立目标:走入石洞书院,复兴中华书院,探索致圣之路。
②。句4出自陆游所题石洞十六景。

《书院抒怀之二》
郭杭伟
月圆华夏话高秋,石洞千年文脉留。
薪火相传承往圣,中华书院耀神州。
注:己巳中秋郭杭伟于线上曲水流觞,得郭星明等老师指正。
①。句4为2022年所立目标:走入石洞书院,复兴中华书院,探索致圣之路。

中秋佳节,月饼藏景,诗韵有形。石洞书院的月饼,不再是单纯的节令美食,而是文化与匠心浇筑的 “诗韵容器”。透明晶亮的月饼造型里,书院建筑微缩其中,飞檐翘角、红灯高挂,与 “中秋节”“石洞书院” 字样相衬,把 “碧湖月峡笙鹤亭” 的景致,以立体微景观的形式呈现。一口月饼,尝的是团圆滋味;一眼凝望,品的是书院千年文脉,让中秋诗意 “看” 得见、“触” 得着,成为可品味、可留存的文化符号。

(杨雅致老师提供)
从陆游题咏的石洞十六景,到当代书院人以诗会友、以 IP 传情、以月饼载意,石洞书院的中秋,始终是文脉传承,月圆情长。在这里,传统节日与书院文化相互滋养,老一辈书院人坚守底蕴,新一代以数字化、萌趣化创新表达,让石洞书院的中秋诗话,既有 “桂壑月峡” 的古韵遗风,又添 “数智新章” 的时代活力,在月圆之时,谱写出传承与创新交织的动人篇章,让书院精神如中秋明月,朗朗照心、熠熠生辉 。
今夜,我们在月下品味中秋的诗意和温情,愿书院的文脉,化作心中恒久的光亮,愿山河大地永拥清辉,愿那轮明月永远照亮吾心!
今夜,石洞的月亮特别美。
撰稿:君子素履
2025年10月6日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跳转公众号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