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传统书院活化和新型书院发展,石洞书院成功承办首届书院文化发展论坛

2025年8月7日至8日,首届书院文化发展论坛–建构现代化书院的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与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心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上海抱朴讲堂和东阳市石洞书院共同承办,曲阜儒家文化科技研究院和曲阜论语研究会协办。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广东、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澳门、台湾省 等24个省市地区超过122位书院院长和专家现场与会,分别代表了传统书院和新型书院,公办书院、民非书院、企业书院、高校书院等各种类型,分经典教育和书院经营两个方向进行了论文研讨,充分讨论了2025年3月11日《推动传统书院活化和新型书院发展,助力建设文化强国》的全国政协提案中行业协会、人才培养、资源交换平台和数智书院等几个方向的工作,形成了书院文化发展的丰富成果。会议同期对外直播,成为全国书院界的一次盛会。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齐红在开幕致辞中追溯交大文科发展历史:交大早在1908年就开设了国文科,唐文治老校亲授国文课并创立“唐调”。经过百余年建设发展,交大已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文科实力愈发凸显。目前人文学院涵盖中文、历史、哲学、国际中文教育、艺术学等学科,成为交大文科建设的重镇;她号召与会者深度体验交大的校园文化,更多了解交大,并期待活动持续促进经典文化传承。

本次论坛主办人,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杜保瑞发表书面致辞,介绍了本次论坛的缘起以及8日下午特别安排的自由发言环节。他指出:我所办理的抱朴讲堂把我所学的教给社会各界的学生,这是一套有体系、有方法、有前瞻性、可不断发挥复制的研学系统,我也非常希望藉由我的同学的学习成果,让更多国学爱好者知道,并且加入学习。本次论坛,还聚集了许多位教授学者的关注,参与了论文发表,同时还有很多位民间书院的主办人经营者的加入,介绍他们的经营理念,大家领域各不相同,但都有为弘扬优良传统中华文化兴办书院的理想,因此藉由参会相聚,我们各自贡献所长,充分交流,互相学习,助力彼此,完成理想。

8月7日上午安排了8位主场发言。

曲阜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周凯带来《数智时代与未来书院:传统文化如何拥抱现代科技?》。他总结了科技赋能书院的十大落地场景:XR沉浸交互、AI学习中枢、情感计算、短视频矩阵、AR纸媒融合、区块链确权、数字孪生、联邦学习、多模态感知、无人机集群。他认为科技与书院文化融合发展的核心落实包括体验升维,拒绝技术炫技、双向激活,构建共生生态、伦理锚定,守护人文底色,提出了书院生命力=(文化基因浓度*技术渗透深度)/伦理风险系数的未来书院公式。他总结了书院发展五大规律:功能跃迁,技术赋能,运营创新,政策驱动,挑战聚焦,以及未来书院五大演进方向:虚实共生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场、跨学科融合的“通识创新实验室” 、“人机协同”的个性化学习中枢、全域联动的文化产业链节点、无界共享的云上知识共同体。

孟子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毛景卫带来《孟子研究院文化“两创”工作情况》。从聚焦研究阐发,在学术本色提升上下功夫;聚焦传播普及,在文化融入生活上下功夫;聚焦交流互鉴,在交流与合作上下功夫;聚焦地方发展,在社会服务上下功夫。孟子研究院立足邹鲁大地,赓续儒家文脉,坚定扛牢文化“两创”重要使命,守正创新、奋发进取,为推进山东文化强省建设、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孟院力量。

原北京外国语大学文教专家、东方关系中心主任,现国际儒联荣誉顾问、中国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安乐哲哲学大家项目”核心团队成员田辰山带来《全球治理挑战下书院回归传统与创新的历史必然》。他指出:当前书院文化复兴与发展是由整个国外全球性和国内社会条件引发与促成的,需要“比较中西哲学阐释”的方法,走出庐山、知彼知己。西方话语词汇都源自并服务于“一多二元”非生生论“哲学”,因此需要从现代汉语剥离来自印欧语言的渗透,回到“一多不分”生生论的智慧哲学。当前书院复兴是回归人类于数千年经验得出的“一多不分”生生论智慧哲学文化,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要重视中华经典,“四书五经”。他强调传统书院的振兴承担着关系人类文明拨乱反正、回归正道、持续存活、健康成长的伟大历史担当。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赵延风带来《文化复兴背景下的当代书院定位思考》。她回顾中国传统兴衰历程,在分析当今世界以及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的书院应承担起传承经典、理解经典、阐释经典、传播经典、讲学研习、学术交流等功能,应扩大格局,打破门户壁垒,建立“儒家为主、兼容各家”的完整经典体系,同时掌握深具中国文化特质的“四方架构”经典阐释工具,采用“置点于面’的经典解读方式,古为今用、反求诸己,以平等客观的态度诠释经典,使书院成为链接古今的“文化驿站”、涵养精神的“心灵道场”、会通各家的学术平台、跨越国界的“开放大学”。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教授、高级记者赵玉晖线上做了题为《民间书院实现了我的中国哲学学习梦》的分享。通过梦之缘起、梦之实现、梦之延续三部分从一名学员角度谈民间书院带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怎样的帮助和成长。她提到:感谢像抱朴讲堂一样有责任有担当的书院,感谢像杜保瑞教授一样有责任担当的学者,让更多我这样非中国哲学专业的人获得深入学习中国哲学的机会,让众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者能够正确理解、准确诠释,深入经典,变化气质。你们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生命,培养的不仅仅是一名名中国哲学经典的讲师,你们的付出更是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文化根基,为民族精神的挺立做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本次论坛主办人,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心学研究所所长郭杭伟发表《复兴中华书院3.0建设文化强国–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介绍了南宋石洞书院是全国学术枢纽和思想熔炉。2017年,石洞书院开启复兴之路,将厚重文脉与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实践深度融合,以”鉴古开新、中外会通、经世致用、知行合一”为宗旨,构建人文、社会、自然与技术的跨学科融合体系。通过“产品兵法”“产业心学”“功夫哲学”等创新学术路线,致力于培养既懂得科技又精通文化的复合型人才,为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后续通过企业书院、学习力提升研究中心、主动健康研究中心和老年关怀研究中心,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基于8年探索以及全国书院的调研,我们认为中华书院复兴活化一定要从全局思维入手。由此提出了数智书院和书院服务链的概念,并牵头各知名书院筹建浙江书院文化创新促进会和浙江书院文化创新研究院,在全国首个省域书院数字化平台“浙里书院”基础上依据文化赋能理论进行书院服务链重构,促进要素优化配置,赋能全国7200多座传统书院和30000多家新型书院,以书院为载体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活文化基因、提升文化产业、赋能产业升级。目前联系了36个省市地区含香港、台湾省和海外,组建125个家族文化书院(筹),持续推进浙江书院文化创新促进会(筹)和中华书院总部基地(AHB)的建设,落实西安交通大学与浙江省的全面战略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本次论坛承办方,上海抱朴讲堂负责人许业元带来《抱朴讲堂、国学经典讲师的家园》。从创造力、哲学思辨力、提出解释架构解读学派理论、解决三教冲突问题、融会贯通各家学派、勤于讲授各家经典、建立经典解读理论著作几方面介绍了杜保瑞教授学术理论特色。从国学经典入门班、国学经典师资培养讲师班、国学经典私塾班、中国哲学史学术营、元旦经典禅修营、创《抱朴学刊》、承办公益课程:交大中小学教师国学经典培养项目几方面介绍了抱朴讲堂课程体系。强调了抱朴讲堂实力派哲学导师亲授、温暖的助教团队加持、成熟完善的课程体系三个特点。

山东莱州东莱国学教育学校校长李宁带来了《东莱到抱朴——偶然中的必然》。从老实大量,读书百遍、吟啸徐行,传统读法、说文解字,了解文义、基础薄弱,方式纷杂四方面回眸来路:二十年上下求索。从偶遇之必然、甘做抱朴子、学子精进中、携手众人行四方面总结立足当下:持续努力不间断。最后从个人持续学习、东莱学业规划、诸多渠道传播三方面展望前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她提到杜保瑞教授说自己在跟时间赛跑,他要不停的讲课,把中国哲学的各门各派讲清楚,而东莱是杜保瑞教授学问的践行基础,不断地在教学中落实,让中华文化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随后分书院经营和经典教育四个分论坛开展了论文研讨。

8月8日下午《建构新时代中国书院的理论与实务》主题论坛由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心学研究所所长,石洞书院院长郭杭伟主持,邀请与会所有发表人及旁听的师友自由举手发言,畅抒己怀,总结两天论坛的感受和期许。

自由总结发言的部分嘉宾

沈阳云飏书院院长董春光,重庆长天书院李嘉玥,上海孟母堂创办人、北京文礼经典学校吕丽委,苏州箖语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人杨雅致,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岭南母爱书院徐宇陶,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客座教授、复旦大学博物馆顾问、邯郸紫山书院总顾问(筹)翟金录,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播明书院孟金松,福建泉州梅竹书院校董余昌官,武当武术协会上海分会道家武术非遗传人史为民,山西省原平市儒学文化促进会负责人梅宇君,江西省上饶市信江书院博物馆馆陈之耀,高亨文化会馆馆长、亨享淳醇烹文化发展(台州)有限公司朱正力,北京市山前书院阎文勇,台湾周大观文教基金会执行长周上官,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研究分会委员、山前书院秘书长卢莎积极举手做了发言,会场气氛热烈,是本次论坛,可能也是历届书院学术会议最精采的互动环节。

随后曲阜副市长周凯、孟子研究院副院长毛景卫、北京大学副教授赵延风、东莱国学学校校长李宁、上海抱朴讲坛负责人许业元做嘉宾轮流总结。

本次论坛主办方,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任陈勇致辞,他感慨到论坛第二天下午会场依旧座无虚席,与会者的参会热情令人感动。接着他提出,虽然学院和书院只有一字之差,但在现代社会中承担的角色与功能是有差别的。大学或者说学院主要致力于学术研究与知识传承,现代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的碎片化与人格教育的相对弱化,而这正是社会书院能够承担的功能与优势所在。书院教育可以打破现有学术体系中森严的学科壁垒,在国学经典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书院教育的方式可以不局限于“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让学员在耳濡目染中实现人文化成,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最后,陈老师表示上海交大哲学系愿意继续承办书院发展论坛,祝愿论坛越办越成功!

本次论坛主办人,浙江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心学研究所所长郭杭伟做总结:感谢我们的联合主办方上海交通大学,本次论坛的举办过程中交通大学西安分部和上海分部做到了打虎亲兄弟;上海抱朴讲堂和东阳市石洞书院做到了无缝衔接,互相成就。也感谢现场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同道。本次论坛的关键词是交通,创新。交通的基础是广泛性,本次论坛有44位发表人,受限于论文研讨的时间许多老师列入旁听,甚至还有老师连旁听都没报上从外地直接来现场参会,计划50人,实际超过100人,分别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广东、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澳门、台湾省等24个省市地区,本次论坛开放直播,因此还有数百位全国的书院院长和专家线上参会。交通指天地交通,也是我们交通大学校名的含义。本次论坛参会嘉宾有传统书院和新型书院;公办书院、民非书院、企业书院、高校书院等各种类型的书院代表,在环节设置上充分考虑交流,包括设置自由总结发言的主题论坛创新。本次论坛谈书院创新的文章占3/4,其中曲阜副市长周凯带来了科技赋能书院的十大落地场景,我们带来了数智书院和数字化平台,苏州箖语文化带来了AIGC产品和路线图,还有许多老师同样带来了长期的探索成果和基于实践的总结。本次论坛是3月份书院发展全国政协提案的推进,直面书院发展的痛点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我们在博的基础上约得起来,欢迎大家继续填写调查问卷,在书院人才、内容、行业协会方面各抒己见,我们后面会整理出调研报告交给相关部门。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让我们心中永存2025年8月7日8日上海交通大学相聚的温暖,在经典传播和书院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本次论坛主办人,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杜保瑞发表书面总结。感谢大家的参与,实实在在地读书,老老实实地践行,绝对是必要的。所以我要跟大家分享菜根谭的一句话:「心地干净,方可读书学古。不然,见一善行,窃以济私,闻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籍寇兵而济盗粮矣。」我的读书经验,理解每一句话时,都是在向自己的生命做印证,你的实践到哪里,你的理解才到哪里。从年轻时起,读儒学的书,句句与己心相应。读庄子,化解了自己的矜持。读老子,证明了自己领导优秀人才方式的正确性,读韩非子,知道自己在管理上的许多不足,读禅宗偈文,每读懂一句就是发惭愧心的时候,因为都做不到。我们要向哲人学习智慧,就是在向我们的内心挖掘灵明良知。书院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共同名片,多元并行都是对的。然而,既是讲学,务必深化实力,认真负责。因为,思想力是一切的源泉,武功练得有多深,教学的效果才有多大。华梵大学创办人晓云法师,提倡「觉之教育」,建「精进轩」,办讲座,时常提起憨山大师的偈语:「觉树当年向此栽,初心为待至人来,千秋衣钵今仍在,说法谁登旧讲台。」我们办任何形式的书院,前提一定是把书读好,把心正好,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才会在你的事业上展现出来。我离开这个学校已经二十年,但我时刻感念晓云法师和隆逊法师两位师父的恩情,向两位师父在天之灵顶礼。对于书院的经营与活动的推行,我有一些做法的建议:「以时间换取时间、用活动带动活动、以人才吸引人才、让朋友成为朋友。」读书的时间一定是换出来的,积极举办活动就会把活动越办越好,要结交人才才会有更多的人才与你汇聚,要有更多的朋友就让你的朋友帮你交朋友。

参与本次论坛承办的上海抱朴讲堂和石洞书院部分人员

最后,主办方和承办方上台感谢各方参与,并邀请大家继续关注书院人才培训和数智书院培训等各项活动,并积极参加明年举行的第二届书院文化发展论坛。

首届书院文化发展论坛的浙江书院代表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跳转公众号阅读。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