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书院发展研讨会在德慧书院成功举行
张玉华
2025年3月19日, “传统书院复兴活化与新型书院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德慧书院举行。研讨会邀请了传统书院山长、新型书院负责人、高校专家学者等相关人士参加。依据全国政协提案《推动传统书院活化和新型书院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讨发展书院、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给时下北京的春天增添了一分文化复兴的寓意。

石洞书院院长、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心学研究所所长郭杭伟,德慧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科技集团海威教育总监、德慧教育集团专家委员会主任张志强,上谷经典创始人尹立顺,日月书院张玉华,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中法卫生人才培训合作中心副秘书长、“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副秘书长胡丹,《中国非遗》杂志副主编、“孝道里的中国”大型纪录片外联部主任薄世荣等专家学者与会。研讨会由德慧书院张志强院长主持。

石洞书院院长郭杭伟做了《推动传统书院活化和新型书院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分享。从书院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书院复兴风起云涌、全国传统书院分布、“浙里书院”全国首个书院数字化平台、“浙学书院”传统书院复兴活化行动、传统书院复兴活化和新型书院发展中的社会力量等几个方面,论证了筹办浙江书院文化创新促进会推动建立全国性书院行业协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由此激发社会力量参与、通过数字化平台形成研究-课程-文化基因-场地-师资-学生-品牌等书院相关资源的交换流通,赋能全国7000座传统书院和30000座新型书院开展文化传承、教育培训、文旅发展,数字文创或赋能产业。进一步以石洞书院为例,介绍了传统书院以“一原址多分院连锁经营”通过数智书院复兴活化的模式,这也是全国政协提案《推动传统书院活化和新型书院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基础。郭院长认为刚结束的两会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总书记提出“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更是给书院发展指明了方向。郭院长团队过去七年在传统书院复兴活化取得的成绩和推己及人提出的传统书院复兴模式得到了省、部各级政府的重视,他的分享激发了每位与会者对书院工作的热情和信心。

德慧书院张志强院长分享了德慧书院自创立以来的发展历程,秉承“正德立仁、明慧启智”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创办传统书院赋能现代教育”的初心,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企业及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业务发展模式,与百余所学校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力。未来,德慧书院愿与书院文化创新促进会携手,以“助力文化强国建设”为己任,进一步活化德慧书院文化,更好地赋能现代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企业发展。2023年张志强院长在“汤用彤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遇到郭院长,对书院复兴的理念高度认同,全力支持浙江书院文化创新促进会的筹办。

上谷经典尹立顺老师深入阐述了文化的“化”的含义,指出以文化的心态可以化解当今社会及家庭的诸多问题。他强调,传统文化并非高高在上,而是能真正提升每个家庭的幸福指数。自2017年起,已开展60余期传统文化家庭教育师范班,培养了数百位传统文化传承者,并通过落地社区学堂,用家庭教育、家庭健康和家庭书院支撑起幸福家庭的基础。尹立顺老师发心让社区学堂像餐饮超市一样,成为社区的标配,丰富每个家庭的精神文明。

北京大学胡丹副研究员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独到的专业见解,为书院文化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她提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首都高校通过人才培养以及制定标准等积极参与书院工作,并马上着手推进相关方的对接洽谈。
《中国非遗》杂志副主编、“孝道里的中国”大型纪录片外联部主任薄世荣谈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为此《中国非遗》组织举办了首届“非遗大学生文创大赛”,“孝道里的中国”大型纪录片的拍摄,“中华非遗大观园”筹备建设等活动。2021年薄世荣主编在山东曲阜举行的《易学与中西哲学》讲习班上遇到郭院长,其后持续关注石洞书院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和取得的成绩,后续将以非遗为内容举办研学及培训等,以大型文化活动赋能全国书院。
研讨中各位嘉宾积极交流了各自在书院运营实践中的经验以及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见解。会后大家认为通过案例分享和互动讨论拓展了思路,同时也促进了书院之间的合作,对筹办全国书院行业协会举办全国性书院文化论坛、增加行业互动并打通与政府管理部门的沟通渠道充满期待。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是搭建北京地区书院高效务实的交流与合作平台的起点,也为全国传统书院的复兴活化和新型书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北京地区民办书院众多,许多知名山长由于时间冲突抱憾未能参与本次会议,大家期望书院之间、书院与政府管理部门更多互动,落实提案中的各项建议,以书院为载体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活文化基因、提升文化产业、赋能社会经济发展,在文化复兴的大潮中得到自身的发展。
石洞书院
石洞书院始建于公元1148年,由汾阳王郭子仪第十七世孙郭钦止创建于浙江东阳。作为浙东学派的重要发源地,书院曾汇聚朱熹、吕祖谦、叶适、魏了翁、陈亮、陆游等理学大家讲学论道,是濂洛之学、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等学术流派交融荟萃之地。书院秉持”躬行实践、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开创了不以科举为目的的实学教育传统,被朱熹誉为”霍然其变豪杰之窟,焕乎其辟礼仪之场”。其后六十年内,三代族人又创办西园、南湖、高塘、青溪、籯经、洛阳共7座书院,分别侧重研究、学界交流、蒙学、藏书等,形成石洞书院教育群落,宋后明、清、民国和新中国六次重修,规模和延续时间空前,培养了大批学子。
2017年,石洞书院开启复兴之路,将厚重文脉与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实践深度融合。书院以”鉴古开新、中外会通、经世致用、知行合一”为宗旨,构建人文、社会、自然与技术的跨学科融合体系。通过”产品兵法”、”产业心学”、”功夫哲学”等创新学术路线,致力于培养具有文化底蕴的产业领军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新时代下,石洞书院联合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取得多项突破: 2021年4月,“东阳市石洞书院”正式注册,是金华市传统书院复兴活化的首个民办非企;2022年12月,入选金华市十大历史书院,参评书院中唯一恢复教育功能;2023年10月,成功举办浙江省人社厅电子信息产品思维与创新能力提升高研班,开创传统书院培养科技人才的先河;2024年4月,承建浙江省文旅厅“浙里书院”上线,建成全国首个省域书院数字化平台;2025年1月,与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书院)签约共建产学研平台,成为首个与高校书院深度合作的社会书院。被《浙江日报》誉为”古韵书院变身现代社会大学堂“。
目前,书院重点开展”学习力提升”、”家族文化课程文创”、”新质生产力创新力提升”和”中国产品经理人”等项目。创新提出“数智书院”“书院服务链”和“文化需求链”等理念,牵头筹备浙江书院文化创新促进会和浙江书院文化创新研究院,矢志”复兴中华书院,探索致圣之路”,推进传统书院复兴活化和新型书院发展。千年书院,弦歌再续!
石洞书院的公益道场
天天传习、石洞传习会和石洞讲坛是石洞书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三个道场。天天传习,日读经典;每周一会,同修共进;名家讲坛,数智回放——院士带领双向穿越,石洞书院身心兼修!

联系石洞书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跳转公众号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