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2024年11月26日,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承办的“钱潮·智汇”创新项目路演大会在杭州顺利举行,石洞书院鼎力支持。大会以“科技+文化 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举行了全国首个书院主题的文化产业项目路演,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企业家、投资人和专家学者参加。石洞书院院长、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心学研究所所长郭杭伟首先做了《复兴中华书院探索致圣之路-从石洞书院到浙江书院文化创新促进会》主题演讲;其后多个精选文化产业创新项目进行了路演;最后进行了“传统书院复兴活化和新型书院发展研讨”,大会取得丰硕成果。浙江日报记者朱平李洁薇到现场做深度访谈,“以数字化为契机推动传统书院复兴活在当下”为题撰写报道,获得了全国书院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热议,特全文转发。
当传统书院与数字化相遇,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
近日,在“钱潮·智汇”创新项目路演大会上,一项聚焦于文化产业创新的项目主题演讲引起了广泛关注。
石洞书院院长、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院长助理郭杭伟通过“石洞书院”7年多来的探索,提出了“数智书院”的概念,谋划将已有的“浙里书院”扩展为全国书院数字化平台。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热潮在全国涌动,传统书院也纷纷走上复兴之路。根据最近一次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新建实体书院、网络虚拟书院、修复重建的传统书院等各种形式的书院3000所以上。
今年,浙江印发了《浙江省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6年)》,也将传统书院复兴活化列为部署的八大行动之一。
在传承与发展中,传统书院如何古为今用,如何“激活”深厚的文化资源?如何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延续书院的文化底气和情感根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记者走访多位传统书院院长及专家,寻求答案。
何为传统书院
书院,这个概念对于现代人也许不算陌生,但很少有机会亲身体验这些古老的教育机构。
在探讨中国传统书院的起源时,研究者们往往会引用清代学者袁枚在《随园随笔》所写:“书院之名起于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省朝。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
位于东阳市的“石洞书院”曾是南宋知名书院,是南宋初的学术中心之一,开创了东阳民间兴学之新风。南宋后,书院屡有废建。郭杭伟向记者介绍,从2017年开始,他们倡议复兴石洞书院,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重视并启动书院保护工作,以鉴古开新、中外会通、经世致用、知行合一为宗旨,融会人文、社会、自然和技术学科于一体,建设有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数字化平台,以文化力提升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开启复兴探索。
“古代书院在宋代之后大兴,它们作为官学教育的补充形式,规模不一,对教育普及至民众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传统书院颇有研究的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中国哲学博士生导师董平认为,如今的书院则承担着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传播、发展的民间机构。
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嵩山南麓的嵩阳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等,这些书院至今办学活跃,文化传承从未中断。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年6月,岳麓书院文庙响起洪亮的师生齐诵声,书院教师及140余名本硕博毕业生在这里举行了毕业典礼和谢师礼,有机融合了古代书院与现代高校育人方法后,这也成为岳麓书院的一项传统。
去年,传承800年历史的西湖书院在杭州重新挂牌,在“西湖书院赋”男女声朗诵中开启了学院第一讲,谈的话题“传统文化与民营经济”与浙江紧密相关。
“虽然书院的藏书等功能正在消失,但当下承载千年文化传统的书院,仍是我们心中的文化底气和情感根脉。”杭州同文国学书院院长、楼氏国学创始人楼纪洋表示,这是一种文脉赓续。
传统书院变了
小桥流水、绿树掩映、亭台楼榭、山空水灵……坐落于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村落间的永嘉书院,让众多来访者在这里感受自然景致与人文景观的同时,更沉浸式了解永嘉学派留下的事功之学、商道文化。
与想象中的传统书院不同,永嘉书院如今不仅成为温州文化的一个传播窗口,而且成为文旅打卡点。
永嘉书院总经理李作勤告诉记者,随着永嘉全域旅游的兴起,永嘉书院和新建的楠溪书院,成了文旅融合、文化创意和产业化运作的经典案例。
“永嘉书院积极举办‘永嘉书院论坛’、‘永嘉书院沙龙’等高端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主题演讲,以此强化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李作勤表示,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温州人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增强了本土文化的自信心与美誉度,还激发了更多人去了解和研究永嘉学派的兴趣。作为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永嘉书院还开发了适合不同学龄段的研学实践课程。
近年来,许多拥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老书院得到了精心整修和复原,这些传统书院开始与现代教育、旅游业等产业有机融合,并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研究与交流,推动书院文化的持续发展。
比如,杭州一如书院成立已10年,通过文化讲坛、研学旅行、艺术展会等形式,为政企单位、企业家等提供文教和商务服务。
以国学研修为主的杭州同文国学书院,每月都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来自各地的学员,有的是打飞的而来,经过几天的学习后带着满满的思维突破离开。这让书院创始人楼纪洋很感慨:“通过感悟丰富的东方思维和人生智慧,让传统文化安顿了现代人的内卷焦虑。”
石洞书院则融合了人文、社会、自然以及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的传播。传统书院变身为现代社会的“大学堂”,时常也会举办工业与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培训、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等活动。
同时,数字化时代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加速器,也让传统书院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和契机。许多书院纷纷利用“互联网+国学”的方式,让传统文化飞出了实体书院的门墙,跨越地域与时间的界限。
石洞书院院长郭杭伟提出了“书院服务链”和“文化需求链”等理念。他认为传统书院复兴是书院服务链和全社会的文化需求链进行匹配的过程。今年4月,由他所在的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承建的“浙里书院”上线运行,成为全国首个省域书院数字化平台,有力推动了浙江省传统书院的复兴活化。
无论是文化传承、教育培训、文旅发展,还是数字文创或是赋能产业,在郭杭伟看来,只要结合当地实际,形成自己的强项,通过书院数字化平台和数智书院实现资源在全国范围的优化配置,传统书院便有机会得以复兴。
书院的挑战和未来
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于古为今用,实现传统文化价值的创新性转化。这一过程并不容易。
“复兴传统文化,书院是不可或缺的载体,但要发展书院,需要资本支持和创新的商业模式来保障其持续运营。”李作勤指出,当前书院缺乏能够经受市场考验的产品,比如可以为大众服务的教育产品,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办好一座书院并不容易。”在解决经济来源等实际问题外,董平教授将成功经营书院的秘诀归纳为三个关键要素:首先是确立一个明智的办学宗旨;其次是优秀的师资队伍,他们所传授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必须与书院的办学宗旨完美对接;同时还需要有效的文化传播途径。
有文化人士认为,缺少人才、人力和资金,是目前书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题,不过书院建设终究是文化工作,过于商业化会失去其本质,因此需要把握好度。
“今天传统书院的复兴具有现实关怀和前瞻性,‘活’在当下,要紧紧围绕文化属性开展各类工作。”郭杭伟表示,书院的复兴是以中国文化力量给生产力赋“芯”立“魂”。
在历史长河中,古韵千年书院如同璀璨星辰,如今,它们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引领我们深入体验千年文脉的脉动。面对转型挑战,这些传统书院也在不断创新求索,期待“活”起来的书院,继续焕发文化光芒,走进人们的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跳转公众号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