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4】“石洞讲坛”第三期《中医智慧与身心健康》圆满举行

鉴古开新,中外会通,经世致用,知行合一,2022年8月14日“石洞讲坛”第三期圆满举行。本期“石洞讲坛”隆重邀请到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心理学研究室原主任杨秋莉做《中医智慧与身心健康》的主题分享,郭杭伟院长主持,326位专家和学习者在线观看和交流。

石洞讲坛第三期《中医智慧与身心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杨老师认为中医药传承几千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哲学心理学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心理。杨老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指出,现代社会很多临床疾病是心身疾病、心理疾病的高发和凸显,而阳明心学中提到的动心、静心、安心都是指需要我们每个人有一个心理健康的状态,从而达到心身和谐、家庭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所以心学对于每个人的成长、心理健康的帮助功不可没。杨老师在讲到中医学的生命整体观,指出人的健康应该包括脾胃和、气血和、身心和、天人和。脾胃是后天之本,正气充足则人体阴阳协调、气血充盈调和、脏腑功能正常,能够抵抗外邪侵袭,免于生病,维持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正气不足则邪气容易损害人体,机体功能失调,易产生疾病。只有脾胃和才能身心和“形与神俱”,即“身心健康”,才能天人和“天人相应”,人与天地相应 、人与社会环境和谐。杨老师把影响人的健康归为三大因素,内在因素则是人的人格与体质特征,外部因素与不内外因素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则通过内部因素(心、身)都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治未病”是中医智慧,一是未病先防: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三是病愈防复:强调病后的康复,预后复发。

五态人格类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